Go to contents

大宇造船海洋公司建造“浮式液化天然氣工廠” 時隔4年舉行命名儀式

大宇造船海洋公司建造“浮式液化天然氣工廠” 時隔4年舉行命名儀式

Posted March. 07, 2016 07:18   

Updated March. 07, 2016 07:26

한국어
“對我來說,成為這艘命名為‘PFLNG SATU’的該船的代母是莫大的光榮和喜悅。願真主保護這艘船和在這艘船上工作的所有人的安全。阿門。”

阿祖拉•艾哈邁德•塔祖丁女士用手斧猛打繩子後,嘹亮的號聲響起,花粉飄揚。阿祖拉女士是馬來西亞國家石油公司Petronas的執行總裁Wan Zulkiflee Wan Ariffin的夫人。以上就是世界上最早的“浮式液化天然氣(LNG)工廠”命名的瞬間。

4日上午,慶南巨濟市大宇造船海洋有限公司玉浦造船廠。大宇造船海洋建造的世界上最早的FLNG(Floating LNG)正式亮相。這就是Petronas在 2012年6月花費9098億韓元訂貨的FLNG的命名儀式現場。

FLNG從字面上理解,就是在海上漂浮的LNG工廠。目前,把從固定的開採設備中生產的天然氣通過遠程輸氣管道送到陸地,經過液化和儲藏階段以達到商品化。但是,FLNG具備了從生產到裝卸所需的所有設備。FLNG是可移動的,在採集天然氣的現場旁邊可以一併處理精煉、液化、儲藏和裝卸等多項作業。與現有方式相比,經濟效率高,而且還具備一旦結束在一個油氣田的生產後可以轉移到其他油氣田的優點。大宇造船海洋社長鄭聖立表示,“這是一種改變LNG業界‘遊戲規則’的全新概念的設施。”“大宇造船海洋成為世界上最早成功製造這些設施的企業,對此感到很自豪。”

親眼看到的FLNG浮在水面上,顯得非常巨大。長365米、寬60米規模的該設施比放倒的艾菲爾鐵塔還長,面積是足球場的3.6倍。像聖火一樣燃燒天然氣的“火炬塔”聳立在從海平面上,高度達130米。

乘坐電梯抵達距離海平面30米的甲板往下麵看,產生令人眩暈的感覺。設置在上部的LNG生產構造物與各種管道錯綜複雜地交織在一起,該構造物重達4.6萬噸。船體部分最多可以儲存18萬立方米的LNG和2萬立方米的凝析油(油氣田中出現的原油)。讓人產生貌似是在看巨大的工廠園區的錯覺。最多可容納180人,甚至準備了銀幕高爾夫球場和電影院、游泳館等。PFLNG SATU將於下月移交馬來西亞國家石油公司,並計畫在位於馬來西亞砂拉越州西北部海域的卡諾維油田生產每年最多可達120萬噸規模的LNG。大宇造船方面表示,“隨著去年12月的巴黎協定簽署等全世界範圍內的環境規制逐漸加強,預計屬於‘清潔能源’的LNG將備受關注,FLNG的需求也會進一步增加。”

另外,鄭社長就今年造船業行情展望表示,“今年油價持續走低,加之金融市場疲軟,因此在海洋成套設備領域也很難實現既定目標。”“船舶領域挽回海洋成套設備的萎靡不振,期待從今年下半年開始狀況會有所好轉。”



巨濟=金成圭 記者 sunggyu@dong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