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日本強佔期題材電影《鬼鄉》奇跡般吸引百萬觀眾

日本強佔期題材電影《鬼鄉》奇跡般吸引百萬觀眾

Posted February. 29, 2016 07:06   

Updated February. 29, 2016 07:34

한국어
近來劇院附近的話題,絕對就是電影《鬼鄉》和《東柱》。

以日軍慰安婦為題材的電影《鬼鄉》,在開畫第五天的28日,觀眾就突破了一百萬人。這部曾經因無人投資而中斷拍攝,沒有大公司而由中小公司負責發行的電影,創下的成績卻令人感到驚愕。就連該電影的導演趙廷來,也感歎“每天都像是在發生奇跡”。

描寫日帝強佔期詩人尹東柱人生的黑白電影《東柱》也在開畫第十一天的27日,觀眾突破50萬人。這部製作費僅為6億韓元的低預算電影,也是靠口輩之風,在上映第二周有更多影院開映,預計將迎來較長時間的票房佳績。

以這種日帝強佔期為背景的大眾文化產品,最近引起了很大的反響。

電影業界一向有這樣說法,以日帝強佔期為背景的電影肯定會“賠錢”。但是從去年《暗殺》突破100萬觀眾之後,以日帝強佔期為背景的電影大作接二連三。定於今年上半期開畫的電影《密探》(金智恩導演,宋康浩、孔侑主演),其題材是獨立運動團體義烈團,定于明年上映的電影《軍艦島》(柳承完導演,黃政民、蘇志燮主演)則描寫了400多名朝鮮人被強征後冒著生命危險試圖逃跑的故事。

去年9月MBC綜藝節目《無限挑戰》以日本強佔期韓國人在端島上從事強制勞動的一期節目,收視率也超過了16%,(尼克森考利亞)成為一時的話題。另外,尹東柱的詩集重印本上了最暢銷書籍榜,以尹東柱為題材的音樂劇和音碟先後問世,也掀起了一陣“尹東柱熱”。

這些文化產品都具有一個特點,即強調了韓國人曾經感到不舒服的被掠奪歷史及其作為受害者的屬性。這一點,與以往以日帝強佔期電影突出獨立運動或亂世英雄來進行感情淨化是不同的。專家們分析認為,自日本安倍晉三政府上臺後,關係惡化的韓日關係以及最近關於遷移慰安婦少女像的爭議等問題,刺激了大眾的歷史關心度和責任意識。電影評論家姜有政(音譯)認為,《鬼子》和《東柱》與電影的藝術成就和趣味性無關,它被人們當作是“具有歷史意識因而一定要看的電影”。加上最近又鬧出韓日關係和慰安婦少女像問題,大眾對於相關歷史時期的文化產品的關注度更高。

也有分析認為,這些電影突出了由於歷史性悲劇的原因而遭犧牲的平凡個人,因而引起了最近年輕人的共鳴。事實上,《鬼鄉》的主人公是被人拖走充當慰安婦而束手無策的十幾歲少女,《東柱》中詩人尹東柱與其說是民族鬥土,其實更是一名善良、個人主義傾向的文人,卻受到了日帝的逼迫。

文化評論家金憲植解釋說:“在不合理的日本強佔期裡,無關個人意願、遭到犧牲的年輕人的故事,今天以一種有說服力的方式走近了觀眾,”“這也是一種證據,世道是那樣的不合理,有很多年輕人的志向未能實現。”



具佳人 記者 comedy9@dong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