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民主社會主義和美國大選

Posted February. 13, 2016 07:07   

Updated February. 13, 2016 07:09

한국어

作家約翰•裡德在1917年作為特派記者目睹了俄羅斯革命,寫下了《震撼世界的10天》,他是美國的社會主義者。這一年,美國的工人5人中也有1人參加了罷工。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前,美國也存在著相當強烈的社會主義激流。1905年創立了世界產業工人聯盟的社會主義勞動運動家尤金•德布斯是其先驅。對於寫下《美國民眾史》的歷史學者霍華德•津恩或佛蒙特州參議員伯尼•桑德斯等今天的美國社會主義者來說,去一次德布斯的故鄉印第安那州的特雷霍特,等於是一次聖地巡禮。

桑德斯用和歐洲的社會民主主義相似的民主社會主義來表述自己的政治理念。他曾於2010年以69歲的年齡在參議院發表了長達8小時35分鐘的議程阻撓演講,以抗議共和、民主兩黨就富人減稅法案達成協議,並因此而成名。2008年金融危機後在佔領華爾街運動中表現出來的民心,成為他參加民主黨總統候選人競選的動力。

桑德斯在第二次競選,即新罕布什爾州預選中,擊敗了前國務卿希拉蕊•克林頓。在之前舉行的首次競選,即愛荷華州黨員大會中,雖失敗而告終,但差距並不大。桑德斯能否真的成為民主黨的總統候選人,判斷起來為時尚早,要等到下個月1日在13個州同時舉行的超級星期二選舉。在美國首位女總統出現之前,也許會出現首位社會主義者總統。

共和黨方面,毫不以大嘴粗口為恥的資本家唐納德•特朗普候選人在新罕布夏取得完勝。桑德斯雖然以民主黨的身份參選,但在此之前,他以社會主義者自處,屬於無黨派活動家。社會學者丹尼爾•貝爾認為新大陸的政治沒有被舊大陸的意識形態上的保革(保守和改革)結構所污染是一件值得祝福的事情。紐約市長邁克爾•布隆伯格宣稱,即使是為了美國政治的自尊心,也不能坐視“外人”成為總統,正在競技場外熱身。



宋平寅 評論員 pisong@dong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