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電影《國際市場》觀眾數已經超過1000萬,具有深遠意義

電影《國際市場》觀眾數已經超過1000萬,具有深遠意義

Posted January. 14, 2015 07:12   

한국어

尹齊均導演的電影《國際市場》即將成為韓國電影歷史上第11個觀眾數超過1000萬名的電影。之前尹導演的電影《海雲臺》也曾突破1000萬觀眾,因此他很有可能會成為第壹名擁有2部“1000萬觀眾電影”的國內導演。“4070(年級在40—70歲的)”中老年大批觀看了該電影,再加上年輕人的意外加入,該電影已成功動員所有年齡段的觀眾。

今年的首個1000萬觀眾電影《國際市場》描述的是1950年6‧25戰爭時期到現在的劇變時代,講述壹名為家庭而獻身的“父親”的故事。這位父親—德秀(黃政民飾演)放棄自己的夢想,只為家人度過了壹生,他的故事感動了很多觀眾。

在這部電影,主人公說的“最慶幸的是我們出生在艱難的歲月、經歷了艱苦的生活,而不是我們的子女”、“父親,我這麽活著算是成功的吧,但是我真的太累了”等臺詞現在成了流行語。1950年在興南撤離中離散的妹妹在30多年後通過“離散家人相逢活動”尋找哥哥的場面也讓觀眾留下眼淚。

電影裏的主要事件都是興南撤離、礦工及護士派遣到西德、勞動者派遣到越南戰爭、離散家人相逢活動等在韓國現代史上具有很大意義的象征性事件。在半世紀前,韓國還處於全世界最貧困國家,但主人公為了養活家人而堅強地克服困境,這得到了很多觀眾的認可,其中包括曾生活在那壹時代的國民和不了解那個時代的年輕人。雖然有幾名評論家說這部電影“令人惡心”、“煽動極右”等貶低該電影,但這些人反而受到了更大的批評。

《國際市場》雖然跟政治或理念無關,但是該電影引起的“風暴”會對已被左派文化勢力所掌握的韓國電影產業產生巨大的影響。之前描寫韓國現代史的電影大部分都是“反美”、“反政府”的內容,很多人認為只有這樣的電影才能暢銷。但是這次描寫在戰爭和貧困下用血淚實現產業化、讓家人過上富饒生活的祖父母、父母壹代的電影在商業上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功。電影《國際市場》的“風暴”將有助於韓國電影產業的理念均衡及文化多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