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羨慕台灣-中國關系

Posted October. 26, 2013 06:53   

한국어

“2000年,金大中總統在平壤順安機場著陸時,我雖是外國人但感到了激動。當時我以爲原來他們就這樣和解了。當時中國和台灣的關系是最糟糕的。之後過了13年。中國台灣活躍地進行交流並共同發展。在這期間南北韓做了什麽?”

這是最近在私人聚會上有個中國人說的話。就像他說的,南北關系在這麽長時間以來壹直是原地踏步。朝鮮推動了核開發,韓國則隨著政權而搖晃不定。這與中國和台灣之間兩岸關系實現天翻地覆變化相比較。

台灣和韓國有著很多相同點。在共産主義侵略的威脅下,達成了“亞洲4條龍”的耀目的經濟發展。1949年被毛澤東的紅軍戰敗後被驅趕到了台灣,之後的38年時間生活在戒嚴令當中。如今,中國大陸的數千個導彈還是向台灣做著實戰布局,台灣也同樣是以防中國的攻擊,隨時進行著軍事訓練。成爲世界第2位經濟大國的中國擁有著數百個核武器,並壹直把台灣視爲自己的領土,在這壹點上台灣的安保威脅不亞于韓國。

然而中華民族是柔軟的。2008年執權的台灣國民黨的馬英九總統出示了3不。不統壹、不獨立、不使用武力。他的戰略就是維持現狀並改善關系。中國四川省發生大地震後,馬總統送去慰問金並傳達了“直視現實、積累信賴、追求共同、實現繁榮”的訊息。當時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用“欲窮千裏目,更上壹層樓”的詩句做出了裁答。意思是先不談彼此沖突的問題,營造更上壹層的世界。雖政治是社會主義體制,但導入了市場經濟,這正好符合了切實需要和平和穩定的中國的利害關系。

兩國于2010年簽訂了經濟合作基本協定(ECFA)。ECFA像國家之間的自由貿易協定(FTA),是取消商品關稅並保障投資的協定。沒有正式承認彼此爲國家的兩國用了稍微不同的表現。對最不發達國家所追趕,看不到下壹代生機的台灣經濟來說,這個協定就像是甘霖。當年,台灣的經濟成長率在24年以來達到了最高值的10.8%。柔軟的對中政策使壹箭雙雕的馬總統,在去年再選當中再次勝出。

如今台灣和中國之間開設了很多的直達航線,可以自由往來。在台灣,到如今還有人擔心被中國吸收。但經濟上越密切,使用武器的事情會越來越難。

韓國的資本和技術,朝鮮的資源和勞動力相遇會得出怎樣的第二效應,這個問題我們在開成工業園區得到了部分答案。朝鮮渴望經濟開發的征候,出現在衆多地方。我們有必要留心看暫且放下難解的政治外交問題,在經濟上進行接觸並展開嶄新的對話和合作制之場的兩岸關系。

樸槿惠政府的朝鮮半島信賴進程正猶豫不定。譴責朝鮮反複無常而且經常違約是容易的事情。在對北關系上,守護原則和自尊心也是必需的。但是以此爲借口,在南北關系上達不到任何進展的話,那便是無能的政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