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中國基尼係數達到了暴動水準

Posted December. 11, 2012 08:56   

한국어

有研究結果稱,中國的基尼係數超過了0.6。從1到1之間的基尼係數是表示所得不平等指數的指標,被認為如果在0.4以上會引起社會不安、在0.5以上會導致暴動等極端社會矛盾。

10日根據上海證券報等的報導,根據由四川省成都西南財經大學和中央銀行—人民銀行金融研究所一起設立的中國家庭金融調查研究中心的調查結果,2010年中國基尼係數是0.61。

中國的基尼係數從開始改革開放的1978年的0.32,增加到了2000年的0.41。國家統計局從此之後沒有發表過基尼係數。只是在去年的“為建設全面小康(中等國家)社會建設的報告書”中提到了2010年的基尼指數略超過了2000年的水準。

這次調查以25個省、80個縣(相當於韓國的郡)、320個村的8400個家庭的家庭為標本。之前學術界只是出現了2010年中國的基尼係數有可能超過0.5的推測。

雖然標本和調查方式與國家統計局有所不同,但是有意見稱超過0.6表明所得不平等急劇加大,水準已經達到了危險階段。研究中心在報告書中評價:“中國的所得差距在世界也是罕見的。”各国家基尼系数是瑞典0.23(2005年)、韩国0.31(2011年)、日本0.38(2008年)等,最高的纳米比亚为0.71(200年)。

研究中心指出,中國的所得不均衡發生理由是教育水準的差距。農村因為家長的健康問題導致的喪失勞動能力、醫療費過多支出、低社會保障水準等量產了貧困家庭,產生了所得不均衡。

從宏觀上看,有意見稱是因為“恐龍化”的國有企業吸收了國家全體的附加價值,中小企業及私人企業陷入低谷、勞動者工資未能跟隨經濟成長和物價上升趨勢、因為腐敗問題財富偏重變得嚴重等。

共產黨機關報《人民日報》上個月6日強調說:“最緊迫的是抑制非法收入和壟斷利益,解除不公平問題。”根據該報紙的報導,到5月份為止,10%的家庭的所得占全體的57%。而且2009年以國內總生產為基準的勤勞所得(工資等)比率只有8%,比美國(58%)、韓國(44%)明顯的低。官方新華通信業在上個月指出:“1億名以上過著聯合國規定的貧困線(每日生活費1.25美元)以下的生活。”

所得不均衡已經成了中國社會的阿基里斯腱。根據清華大學教授孫立平的介紹,2010年中國內的集體示威有18萬次,劇增到2004年(7萬4000次)的一倍以上。

中國內有意見稱,人為性的也要解除所得差距。《人民日報》最近主張:“需要政府的積極政策意志”、國務院決定在近期推出從2004年開始推進的所得分配改善方案。但是像習近平總書記上週末在廣東省深圳表示的一樣,也要同時進行通過改革開放的成長,因此能否兩手抓分配和成長這兩個問題,成了關注的物件。



高其呈 koh@dong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