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韓國為何沒有品牌-技術象征的汽車?

Posted October. 25, 2012 02:59   

한국어

“轟隆轟隆陵~”

13日全羅南道靈巖郡korea international賽道(F1開始前),一臺V8發動機發出洪亮的排氣聲,行駛在跑道上。這就是梅塞德斯奔馳的“SLS AMG GT”。它是FI競賽發生意外時投入的“安全保障”,也是公認的塞普提卡。它的最大功率為591馬力,是奔馳模型中的性能王——跑車。

在奔馳跑車吸引觀眾的視線時,韓國國內的汽車行業傳來厄運。韓國最初被稱為跑車的Oullim Motors-Spirra(思派朗)中斷生產。思派朗在2010年初世後共銷售30余臺,其制造商面臨倒閉。這就意味著韓國產跑車的命脈從此切斷。

相反,海外汽車間的高性能跑車開發競爭進一步升溫。除了汽車專門品牌,日本豐田、通用(GM)等大眾汽車商業也開始進入高性能跑車的競爭行列,以提高品牌形象。

到去年為止,韓國已連續六年位居世界汽車生產國家排行榜的第五名(2011年 427臺),但還沒有高性能跑車。現代汽車推出的跑車“genesis coupe”,不管是考慮性能還是正統性,都不足以與世界知名品牌抗衡。

韓國對跑車的投資有多少。韓國汽車確實以“低廉、適當性能汽車”為主,那是否真無法生產跑車。

○數千億韓元的赤字“適得其反”

每生產一臺超過500馬力的跑車,需要承受巨大的開發費用及赤字。盡管如此,全球汽車企業依然毫不猶豫的對此進行開發。以長遠角度來看,提高品牌形象、確保技術等擁有更多的“無形的利益”。

每生產一臺普通汽車,大概需要3000億~4000億韓元。雖然很多企業不公開其開發費用,但跑車的開發費用基本為大眾汽車的1.5~2倍。

沒有幾家企業能從高性能跑車獲益。除了保時捷、法拉利、藍博基尼等汽車專門品牌,大多數汽車商都要面對赤字。大多數企業生產該類產品需要從零開始,況且其銷售量也不多。



金尚雲 黃軫映 gene@dong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