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社論] 行動電話投票方式 使民主主義更後退

[社論] 行動電話投票方式 使民主主義更後退

Posted June. 29, 2012 07:36   

한국어

在2007年,作為民主統合黨前身的大統合民主新黨,利用讓所有的普通民眾參與的‘國民參與競選’的方式來進行了大選的候選人競選。當時,參與競選的有來自16個市,道和下線選舉人團體的168萬名和用移動手機投票的24萬名選舉人團體。雖然,行動電話投票方式在政黨史上首次被引入後燃起了火種,但其動員競選則歪曲了民心和黨心。在競選當中獲勝的鄭東泳候選所贏得的票當中過半是來自于出生地全北的選民是典型的事例。因為,按市和道以及年齡段的相應的人口比率尚未正確地反映出來。

民主黨在4.11總選公推時期,因在某些地區引入行動電話國民競選制而再次陷入動員競選爭議。甚至,在光州東區發生了參與動員競選的前職洞長自殺事件。當時,被選舉人團體非法引入的一位女性透露,我像機器人一樣聽他們的話,所以很厭煩,當時我身體很不舒服,但仍然無奈地參與行動電話投票的選舉人團體。裁決部向當時事件的當事人朴柱宣議員判了有期徒刑兩年。還指責,原本要成為民主主義慶典的選舉,竟然被血和淚以及金錢所玷污。

在民主黨代表競選時期,親盧首席候選人李海贊在大議員投票時曾經落後,但在行動電話投票中獲勝,因此最終反敗為勝。據說,具備強大動員能力的親盧傾向的行動電話組織,在幕後支援了這名候選人。雖然惜敗的金韓吉議員批判其是党心和民心的歪曲,但已是大巴離開之後。

行動電話競選隨著時代的潮流,雖然不僅能給參與投票的人提供便利且有助於興盛,但要調整手機使用者的年齡和地區偏差並不是件容易的事情。相比先進國家,韓國的普通百姓因為不太喜歡參加政黨活動,所以動員競選很容易獨霸天下。具有進步傾向的高麗大學崔教授表示,移動產品和與其親密的集團不僅不能代表普通市民,而且更不能代表社會經濟基層或弱勢群體,也無法以此為基礎。他還批判稱,行動電話投票是一種負面的革命性變化。

其實,行動電話投票已經演變成動員投票,且使民主主義更加後退。口口聲聲地說‘國民’兩個字,但對手機陌生的國民自然會被邊緣化。民主黨指導部從下個月開始談論大選競選的時候,需要拿出阻止動員投票的具體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