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點評】小學生和“小學文化”

Posted February. 17, 2012 04:12   

한국어

“要讓你變成XX。”上小學低年級的女兒看完短信後問了母親“XX”的含義。女兒的母親真是不知所措。“XX”是針對男人的辱駡。而發短信的朋友是優等生。小學子女對父母而言是可愛幼小的存在。不過這些小學生的行為讓人聯想起“網上屍體”。

▷去年發生一件五十幾歲的浦項工業大學教授去學校找向自己女兒發出辱駡短信的男孩,且毆打男孩的暴力事件。因為要承擔毆打小學生的責任,該教授辭去教授一職。事件發生後,這位元教授全部公開這男孩每兩分鐘發給女兒的短信。由此可見,難以啟齒的辱駡在“小學文化”中落地生根。

▷光州地方警察局針對懷疑學校暴力的網站調查了其開設目的,但以孤立別人為目的開設的“反駁網站”運營者中小學生占50%,中學生超過41%。40%的應答者指出,開設網站的動機是“厭惡特定學生的外表或行為舉止”。員警召喚調查的10余名學生是在家庭和學校沒有引起問題的平凡學生。據悉,去年折磨大邱初中生進而導致自殺的加害學生在中學一年級前沒有任何暴力傾向等問題。擁有平凡長相的“惡性”令人膽戰心驚。

▷據統計顯示,大多數男生是在小學接觸了色情影像。不過大多數家長卻堅信“我的孩子絕對不會看那種影像”。現實與家長的認識有相當大的差距。小学生是在网络上加大势力开展攻击。過去,女性家庭部的反駁集團是男性,但最近都是小學生。進行唱片的“19禁”審議,且負責限制遊戲的女性家庭部網站貼滿了小學生的辱駡。而“小學生”的可怕之處就是不知道自己的錯誤。因此有“小學生”子女的家長一定要關注自己的孩子。

評論員:鄭星姬 shchung@dong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