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官治-自主經營“爆破音”不斷增大…甚至都不培養繼承人

官治-自主經營“爆破音”不斷增大…甚至都不培養繼承人

Posted September. 17, 2010 06:51   

한국어

第一次與新韓金融控股總裁羅應燦見面是在2005年5月12日。當時,就朝興銀行和新韓銀行的合併方式,崔永輝社長給出了不同意見,因此被免職。前一天晚上,為詢問替換崔社長的原因,記者親自探訪了羅總裁的私宅。對此,新韓金融方表示,“請回去。明天,一定讓你們與羅會長見面。但條件是,不能問有關‘崔永輝’的問題。”

在新韓銀行總行見到羅會長時,他的表情出乎意料的明朗,並回答了所有的提問。但是,唯獨對“為何替換”這一提問,默默無語。雖然曾多次委婉的對這一問題進行提問,但是,他都以“恐生其他誤會”為由,未給出任何解釋。

但是,沒過多久,事件的原委便公諸於世。崔社長提出,在日僑胞股東的影響力過大,左右著經營權利。而這正好被認為是“向羅英燦發出的正面挑戰”。羅總裁將崔社長“驅逐”後,金融界便出現了這樣一種意見——崔社長是權力鬥爭的替罪羊。

這次,新韓金融事件之所以顯得並不陌生,正是因為殘留著2005年的記憶。去年9月,前KB金融集團總裁黃榮基辭職之後,國民銀行行長姜正元垂涎KB金融集團總裁一職,並以辭職告終。韓國金融圈的權力鬥爭史就像不斷重播的週末電視劇一樣,每當快要忘記的時候,就會進行“重播”。主角不斷替換,然而“最高經營者(CEO)為長期掌權而展開的內部權力鬥爭和官治金融”這一內容,卻大致相同。

在主人(控股股東)不分明的銀行,不管誰掌權,都會陷入長期職權的誘惑之中。不培養繼承人的落後的組織文化正是不斷重複權力鬥爭的理由。而且,社外理事不但沒有牽制CEO的專權,反倒鞏固了他們的支配體制。

通常,美國的金融公司都會選出10∼15名的“CEO候補軍(Pre-CEO)”,進行競爭。之後,對他們的實績進行比較,並最終選定繼承人。而且,如果在任期間經營情況良好的話,便會進行連任。這是慣例。然而,這種嚴格的培養過程也在全球金融危機中,漏洞百出。因此,先進國家的金融圈正在積極地研究這一系統的升級版。

以此次新韓金融事件為契機,國內也會正式討論改善金融圈經營支配結構的方案。這是因為新韓金融為正在積極準備“金融公司支配結構改善法”的金融當局,提供了“百萬噸級的材料”,使其“名正言順”。

因此,不久將會出臺方案,提高隸屬於理事會的監察委員會的地位,使其能夠有效牽制經營團隊,同時,強化大股東和會員資格審查工作。

事實上,外匯危機前,很難找到像新韓金融事件一樣的權力鬥爭。這是因為以所謂的“Mofia”(將出身於舊財務部的官員說成Mafia)為中心的官治的管制。

外匯危機後,銀行漸漸的從官治轉向自主經營,金融公司的CEO們未能戰勝官治與自主經營之間的爆破音,一一退職。因各種理由、受到金融當局的懲戒而退職的銀行界CEO分別是前國民銀行行長金正泰、前趙興銀行行長崔東珠、前KB金融總裁黃榮基等多人。

前任財務官員也有諸多不滿。最近,不少Mofia強硬派說:“持有不到1%的股份,卻像主人一樣行使著經營權,長期掌權,他們就應該成為改革的對象。”

(給予幫助的人士=金融研究院研究委員李時燕,高麗大學經營學教授曹明鉉,LG經濟研究院研究委員李澣得,弘益大學經濟學教授全聖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