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風力、地熱、生態發展…實現“能源自立城市”

風力、地熱、生態發展…實現“能源自立城市”

Posted January. 13, 2010 08:27   

한국어

除了風力、地熱外,還將垃圾和屠場的廢棄物視為能源的城市,這就是丹麥的西泰德市(Thisted)。位於白德蘭半島(Jutland)西北部,擁有4萬6000名人口的這一電源城市西泰德被譽為“丹麥最優秀的環保城市”。因為,沒有一個城市像西泰德一樣,構築“廉價、乾淨、有效率”的新再生能源活用系統。

○ “周圍的一切都是能源”

長達100公里的西部海岸臨近北海,此地海浪波濤洶湧,是全世界風帆衝浪愛好者齊聚之地,還被稱為“寒冷的夏威夷(Cold Hawaii)”。因此,最適合風力發電。去年12月4日,我在丹麥首都哥本哈根搭乘一個小時的飛機、再乘車行駛兩個小時後抵達西泰德時,那裡也刮刮著強風。自1992年起,以風力發電的西泰德被稱為“丹麥風力發電的搖籃”。另外,還使用太陽能和地熱。

田野裡到處堆著的麥稈被送到生產生態能源的“麥稈焚化爐”,利用它給地區居民供暖。除農家飼養的牛、豬、貂的排泄物外,屠場的廢棄物也可以轉換為燃氣。農夫們說:“在西泰德,到處都可以收穫能源。”

○ “能源三位一體(energy trinity)”

當天上午,我們來到一家由於可以同時用垃圾、麥稈、地熱生產出能源而被譽為“能源三位一體”的西泰德發電廠。該發電廠連接了垃圾再生能源發電所和麥稈焚化爐、地熱設備,從而完全回收每個設備生產的廢熱,是一家特殊的熱電站。

這家熱電站每年焚化的5萬2000噸垃圾可供暖107百萬千瓦小時(以下稱GWh)以及生產出25GWh電量。而107GWh是2008年韓國2萬1370個家庭使用的電量。西泰德一家發電廠運營委員會的漢森議長自豪地說:“我們使用的化石燃料不到1%,因此幾乎不排出二氧化碳。”他還強調說:“煙囪裡出來的那些白色物質是100%的水蒸氣。”因為,西泰德的煙囪先過濾二氧化碳、二惡英、二氧化硫等污染物質後,將其剩下的物質排放出去。

使用垃圾的能源生產設備旁邊有麥稈焚化爐。在這裡,每年焚化的8700噸麥稈可提供30GWh暖房熱。在地下1243米處插入鋼管,從而每年生產15GWh暖房熱的丹麥第一家低溫地熱發電站也在這裡。

結合三種發電方式的結果,供暖費比使用石油時的供暖費減少三分之一。漢森議長表示:“這就是利用眼前能源的結果”,“另外,農夫還可以出售麥稈,從中取得額外收入。”

○“新再生能源供過於求”

西泰德開始關注新再生能源是在三十年前。20世紀70年代爆發石油危機(oilshock)後,當地居民領悟到,有必要降低對高價石油的依賴度。尤其,1983年建立的“新再生能源中心”這一非營利組織成為了新再生能源的研究開發中心。它是目前歐洲最大的環保研究所之一。該研究所的原則就是,在已經開發的技術和居民的能力下,盡可能利用周圍的能源。

其成果出乎意料。如今,西泰德可以利用風力和生態能源等新再生能源生產出西泰德所需的100%以上的電力。其中的80%出於海岸和田野設置的226個風力渦輪,每年生產的電量達103GWh。而剩下的20%則出於利用產業廢棄物和一般垃圾生產出的生態燃氣。由此可見,西泰德市提供給2500個家庭和1700個企業的電力都是利用“自然的力量(power of nature)”生產出的能源。而且,這種能源還能解決80%的暖房熱。

雖然西泰德的新再生能源供過於求,但當地居民卻非常節約能源。例如,當地學生的上課時間不同,即某所學校上午9點開始上課,而附近的另外一所學校卻從上午9點20分開始上課。目的就是為了用一輛校車解決運送學生的問題。

○“第三產業革命”

世界著名的未來學者兼經濟動向研究財團董事長Jeremy Rifkin稱讚道:“鑒於西泰德自足生產所有能源(沒有從俄羅斯或中東進口),這就是所謂的‘第三產業革命’。”

不過,西泰德的零碳素專案仍在繼續。該地區的一個未來投資專案就是統合所有能源生產設備。漢森議長表示:“我們正計畫結合西泰德各地的小規模暖房設備和能源生產設備,從而構築互聯網”,“這樣一來,可以有效管理各農家剩餘的能源,將其能源出售給其他供不應求的農民,從而取得追加收入。”



全芝星 verso@dong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