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代中期(2005~2007年)的生產量雖得以增長,但因勞動所需時間減少,使得低聘用一併增長。加上同期生產性能雖說以每年9%的速度有所增長,但卻因勞動時間激減,被稱作“畸形增長”。
東亞日報產業部聯手韓國生產總部,在2000~2007年,對國內22家生產企業的生產性能及增長比例進行了分析,結果如下。
期間,22家生產行業整體年均產量增長比例為7.9%,勞動投入增加比例(以勞動時間為標準)為0.1%。年均生產性能顯示為7.8%。
韓國生產性能總部指出:“2005年,引入周5天勞動制度之後,勞動投入的增長比例一直呈負增長。在勞動投入幾乎沒有增長的情況下,產量卻以每年7%以上的速度增長,這表明目前的增長潛力存在問題,即,為低雇傭增長。”
韓國生產性能總部生產性能研究所所長金益均指出:“東南亞國家正在迅速崛起,加上投向傳統主導產業的資金也在減少。生產性能與經濟增長有直接聯繫,應通過改革,努力提高生產性能。”
樸炯准 趙銀雅 lovesong@donga.com achim@dong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