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在暗地恐嚇廣告商,嚴重威脅市場經濟

Posted June. 20, 2008 03:03   

“在市場經濟體制下,如果企業需要,媒體就會給他們做廣告,企業是根據廣告效果選擇媒體的。這決不能被稱為是某種‘特殊勢力’。”

韓國經濟人聯合會常務副董事長鄭秉哲,於本月19日在東亞日報的訪談中強調:最近有些匿名勢力對在東亞、朝鮮、中央等三大主要日報登載廣告的企業或團體進行威脅,“而這卻是個危及市場經濟的問題。”

鄭副董事長還指出:“這些不為人知的勢力是在匿名的掩護下有組織地活動著,否則,為什麼連廣告商職員的名單也會被公開。”

隨後他反問道:“可以和這種匿名勢力相抗衡的大企業還可以想點對策,但是像小型旅行社或出版社,這種沒有廣告效果就營運不下去的中小型企業,則在遭受著巨大的痛苦,那麼,在這些中小企業就職的職員與家屬該怎麼辦?”

鄭副董事長還表現出對網路“陰影”的顧慮。

“雖然網路上有大量的資訊,但絕大多數並非屬實。如果資訊是正確的,主張是正當的,散播者就沒有理由不公開真實身份。”

鄭副董事長強調:“這是利用網路可以不公開真實身份的漏洞,在網路上大量傳播虛假資訊,恐嚇企業或個人的醜惡現象,完全屬於網路犯罪的範疇,政府一定要儘快完善這種網路犯罪的有關處罰規定。”

韓國經濟人聯合會於本月18日,在聽取其他會員意見之後,與其他經濟團體共同提出要求各網路門戶加強管理與注意的公文,以防這些惡勢力將網路當作他們用來恐嚇廣告商的平臺。

一部分恐嚇事件,促使一些企業採取“正面抗衡”。

“如果企業屈服於這種勢力,很難徹底根除這種現象。企業必須站在長遠的角度考慮此次問題,並採取實質性的對抗措施。”

鄭副董事長還擔心,在最近反對美國進口牛肉事件中,突顯出的韓國社會“法治主義失蹤”的現象。

他指出:“公民明明可以明確表示自己的意願,卻有人硬闖警線跳到馬路中間,這種行為對其他市民帶來的不便之處,由誰來補償。我們的公民在國外表明自己的立場時,都可以遵守警方的包圍線,為什麼在自己的國家就不能,這是與自身的尊嚴息息相關的問題。”

“此次示威活動之後,有不少人從國外打電話進來。是因為我們較遲鈍,沒有感覺到而已。國外在看到韓國的種種示威活動之後,都驚訝地認為,大韓民國是不是出了什麼大問題。”

鄭副董事長還指出:“如果不遵守法制秩序,最後將導致一個國家可信度的下降。靠貿易發展的韓國經濟,一定會因此遭受沉重的打擊。”



裴克仁 bae2150@dong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