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社論] 政府要徹底放棄教育政治化

Posted July. 05, 2007 03:06   

한국어

內申引發的風波逐漸平息。教育副總理金信一昨天接見大學對話聚會大學教育會議會長團,一改過去要求從今年高考開始將內申實際反映率提高到50%的態度,就“逐年提高內申反映比率”達成了協定。政府過去以停止預算支援威脅大學,但看到1980年時局宣言後教授們首次集體提出抗議,改變了態度。但這樣解決不了問題。只要盧武鉉政府不改變將教育當作貫徹理念的工具和階級政治手段的歪曲的教育觀,政府和教育之間隨時都可能發生問題。

現政權執政以來一直實施迎合多數群衆的大衆迎合主義教育政策。如,不顧各學校之間懸殊的成績差距,強迫大學對所有學校內申成績給予同樣的分數。這對努力學習,積累豐富知識的學生非常不公平,侵犯了幸福權這一基本權利。憑藉該制度無法與大力培養優秀人才的各國競爭。而且政府還取消具有選拔功能的高考分數制,引入等級制。

上月26日發表的機會均等配額制體現了教育大衆迎合主義的極至。政府要從低收入階層子女中選拔占大學招生人數11%的學生。該制度一經發佈就遭到正在爲缺少生源而苦惱的地方大學的抗議。因爲日趨嚴重的首都地區密集現象,地方大學面臨著生存危機。盧武鉉將均等配額制定性爲“對社會弱者的關心”,但這種關心反而讓“弱者大學”的處境更加困難。而且得益于優惠政策考上優秀大學的學生也很難靠優惠成長爲國家棟梁之才。這只會破壞教育競爭秩序,最終將導致韓國教育的崩潰。

教育政治化、政略化也體現在理念傾向上。使教育界陷入對立局面的《私立學校法》風波源自現政權接受全教工等理念偏向性團體的主張,強行實施。默許全教工掌握學校運營主導權,使教育捲入政治。該風波隨著《私學法》修改案通過國會暫時平息,但對教育留下的創傷將由誰來補償?

現政權擅長的“劃分陣營”的手段在教育領域也充分得到發揮。政府將特殊目的高中的私立高中劃分爲“貴族學校”,採取各種規制。2005年宣佈“與首爾大學進行全面戰爭”,將首爾大學定性爲江南學生上的大學。政府將學校和學生劃分爲“首爾”和“地方”、“江南”和“非江南”。

世界各國爲培養人才加大國家支援,但唯獨韓國爲提高政權的人氣“束縛人才的腳步”。對韓國考試方式徹底失望的學生們把目光轉向海外。面對新生成績一年不如一年的現狀,教授們扼腕歎息。過去憑藉特有的教育熱大力培養人才,並推動經濟發展的韓國正在失去發展動力。

日本東京大學校長小宮山宏預測,重建癱瘓的教育系統需要30、40年。美國哈佛大學教授加德納說:“大學的主要目的在於培養人才,只有賦予大學自主權,大學才能發展。”盧武鉉政府要立即放棄教育政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