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觀點] 凡勃倫效應

Posted May. 08, 2007 07:47   

한국어

美國紐約的一位僑胞企業家拜訪了香港的富豪客戶後,反而使交易中斷。他看到對方的賓利汽車後問道:“這款汽車像賓士那樣好嗎?”對於乘坐3億多韓元汽車的炫耀型富豪來說,這是大大的失禮行爲。當對方自豪地說“2500萬美元購買的房子改造花費了500萬美元”時,他問道:“以港幣爲准嗎?如此昂貴的房子還需要如此修整?”美元是港幣的7.8倍。230億韓元的住宅被說成30億韓元,香港富豪的自尊心受到了嚴重傷害。

▷在韓國國內,400萬韓元的牛仔褲、1.5億韓元的電視機更暢銷。“品牌公寓”的價格上漲得更快、更高。流通、金融、建設、進口車業界通過面向上流社會的富豪制定的VVIP(very very important person)營銷戰略決一勝負。據KOTRA的調查結果顯示,寶馬750i車型在紐約的售價爲7.58萬美元,在東京的售價爲9.445萬美元,而在首爾的售價則高達18.44萬美元,高出一倍左右。“高價營銷”戰略唯獨在韓國發揮出巨大威力。

▷“炫耀型消費”商品越貴,想要購買的人就越多。這就是美國經濟學家兼社會學家凡勃倫譴責1900年前後美國的過度消費現象的“凡勃倫效應”。因爲擔心這種産品被視爲低級産品,所以通常都不會降價,所以其他消費者也必須以同樣的高價購買。騙子們正是鑽了凡勃倫效應的漏洞。去年曾發生了“Vincent手錶”事件,33萬韓元的中國產手錶被說成是“僅向歐洲王室提供的手錶”,售價高達500萬韓元。

▷駕駛高級汽車的人還會在服裝和飲食等方面配合這個標準,這就是所謂的“狄德羅效應”。這個說法來源於法國哲學家狄德羅的一段逸事,他收到在書房穿的服裝禮物後,爲了配合衣服還更換了書桌等物品。同時還出現了隨大流購買暢銷商品的“浪頭效應”,以及大家不買而我偏買以炫耀自己與衆不同的“虛榮效應”。您屬於哪種類型?

評論員 洪權憙konihong@dong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