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北核問題的本質是金錢和政治妥協

Posted March. 24, 2007 09:18   

한국어

北韓每逢談判都要求得到報酬

“金錢”和“政治妥協”。

北韓核問題的本質可以歸結爲這兩個核心詞語。沒有取得任何成果便於22日在中國北京休會的六方會談也是一樣。

北韓稱,澳門彙業銀行(BDA)凍結“資金”沒有到手,所以中斷了會談。此前,美國已和北韓達成“政治妥協”,決定解除通過非法行爲籌集的北韓資金。

迄今爲止,北核問題似乎都是在北韓提出能源等“金錢”相關要求後,美國在政治上予以妥協的時候,才會得到很好的解決。但是,如果北韓的要求程度加深,美國的政治判斷改變,北核問題就會再次受挫。可以說,金錢是常數,而政治妥協是變數。

○“首爾火海”危機不斷高漲下的政治妥協

北、美於1994年8月簽署的《日內瓦協定》的核心內容是,作爲北韓凍結核設施的代價,每年提供50萬噸重油,拆除核設施時支援北韓建立2000MW容量的輕水反應堆。

看似合理的“交易”,但如仔細推敲其背景,便會發現不是這樣。北韓於1993年違反了作爲《核不擴散條約》(NPT)成員國應該遵守的同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簽訂的《核安全措施協定》。向國際原子能機構申告的甯邊核反應爐的鈈提取量同國際原子能機構的核查結果存在巨大差異。

美國曾要求北韓遵守該協定,並允許國際原子能機構核查人員重新進行核查。但是,北韓拒絕了這個要求,擅自提取了核反應爐燃料棒,並通過“首爾火海”等發言不斷使危機高漲。於是,作爲阻止開發核武器的代價,美國在政治上妥協,決定提供重油和輕水反應堆。

2001年掌權的美國喬治·W·布希政府改變了政治判斷。和曾經推進訪問平壤的前總統比爾·克林頓不同,布希政府提出了北韓開發高濃縮鈾的疑惑,並對北韓步步緊逼,最終打破了《日內瓦協定》。

此前,美國曾於1998年3月提出疑惑說:“平壤金倉裏的地下洞穴內隱藏著核設施。”北韓要求說,如果是和核開發無關的民間設施,就要賠償3億美元。

結果,美國提供了50萬噸大米,對金倉裏進行了現場調查。結果發現,只是一個空曠的隧道。

○18個月以來始終要求“返還2500萬美元”

北韓在過去18個月裏一直抓住凍結在澳門彙業銀行的北韓資金問題不放,致使六方會談屢次受挫。

2005年9月19日發表六方會談《共同聲明》之前,彙業銀行內的北韓資金被凍結,北韓當時反復闡明了“在拿回資金之前不會討論無核化措施”的主張,繼2005年11月、2006年12月後,再次使本輪六方會談無果而終。

直到去年,美國一直主張說:“凍結澳門彙業銀行內的北韓賬戶是依法辦事的結果,因此不能和討論無核化的問題聯繫起來。”但今年1月份同北韓舉行柏林會晤時,美國的態度卻來了個180度大轉彎,甚至接受了北韓提出的彙業銀行非法資金全部解凍的要求。

但是,北韓對此並不滿足。在本輪六方會談上,北韓方稱:“資金到手之前不會討論”,北韓代表團團長、北韓外務省副相金桂冠還在會談途中返回平壤。

○要錢不要臉

北韓去年7月份發射導彈以後,曾在釜山舉行的南北部長級會談上要求南方提供50萬噸大米和輕工業原材料援助。也就是說,在南方對北輿論極度惡化的情況下,還想要“錢”。

六方會談《2·13共同文件》發表以後舉行的南北部長級會談上,北韓要求支援40萬噸大米和30萬噸化肥,南方接受了這個要求。

他們一邊因發射導彈和進行核子試驗而自豪不已,另一邊卻爲尋求窘迫的經濟困難的突破口而毫不猶豫地伸出手。

但是,這種形象清楚地說明了北韓的軟肋就是金錢。北韓爲了凍結的2500萬美元(約234億韓元)如此痛苦,而盧武鉉政府執政以後向北韓提供了3萬億多韓元,但卻未能將此活用爲對北籌碼,這說明其中存在問題。

有人指出,爲了解決北核問題,即使是小規模對北援助,也一定要要求其採取相應的無核化措施並貫徹執行。



李明鍵 gun43@dong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