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龍飛禦天歌,插上鳳凰的翅膀

Posted February. 21, 2007 07:10   

한국어


○ 國立國樂院本月23、24日舉行演出

本月23、24日,國立國樂院的《鳳來儀,鳳凰來吧》(音譯)將登上位於首爾瑞草區瑞草洞的國立樂院禮樂堂舉行演出,該演出首次再現了500多年前的世宗時期古音樂,因而備受關注。

“根深之樹不會被風吹倒,可開花結果,泉深之水不畏乾旱,可流入大海”(《龍飛禦天歌》第2章)

在世宗27年(1445年)創作出的《龍飛禦天歌》是用新創制的訓民正音歌頌祖先創國偉業的長篇敍事詩。《龍飛禦天歌》第2章甚至被用作新發行的1萬韓元紙幣的背景圖案被印在世宗大王旁邊,是展現韓文的秀美和文學性的傑出作品。

前國立國樂院正樂團藝術導演宋仁吉表示:“世宗大王爲了鞏固國家的框架,首先積極展開了整頓完善鄉樂和唐樂等音樂的事業。”並解釋說:“《鳳來儀》是配合《龍飛禦天歌》演奏及跳舞唱歌,是成爲我國音樂藝術轉捩點的大作。”

《鳳來儀》是配合《龍飛禦天歌》的韓文歌詞,跳舞唱歌的《致和平》與《醉豐亨》(鄉樂風),還是具備了由漢文翻譯歌詞形成的《輿民樂》(唐樂風)組成的獨特形式美的宮中呈才(曾被用在皇室內的演戲上的舞蹈和歌曲)。將韓文與漢文、鄉樂與唐樂很好地協調在一起,闡明了朝鮮的開國精神。

○ 訓民正音創制當時音樂-服飾的重組

因此,《鳳來儀》主要是在朝鮮面臨危機時被演奏。高宗在宣佈將國名改爲大韓帝國的時候,也選擇了《鳳來儀》演出。但世宗時期的音樂沒能傳承下來,因此只能將《龍飛禦天歌》的歌詞配合高宗時代的音樂進行演奏,並身穿朝鮮後期的服飾跳舞。

此次,國立國樂院方面對收錄在《朝鮮王朝實錄》之《世宗實錄》中的《鳳來儀》樂譜和“樂學軌範”進行研究,根據創制當時的音樂和服飾風格地進行了重組。

正樂團藝術導演金漢升(音譯)表示:“世宗新創的‘井間譜’像西洋的五線譜一樣,是能夠表現音高與節拍的亞洲最初的有量樂譜。”並稱:“由於這是能夠表現出包括半音的12音律的科學性樂譜,因此得以復原了正確的音樂。”

首爾大學奎章閣韓國學研究院責任研究員金鍾秀(音譯)表示:“在朝鮮時代,把用引領人們價值觀和善良心性的禮樂治理國家當作比法律和政治更加理想的統治方式。”並稱:“應該對保留樂譜的古音樂復原及重新創造,來拓寬國樂的‘疆土’。”演出時間爲23日晚7時半和23日晚5時。票價爲1萬∼3萬韓元不等。垂詢電話:02-580-3333



田承勳 raphy@dong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