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恢復十歲時的想象力 找回失去的自然

Posted October. 20, 2006 03:02   

한국어


爲見到呂克·貝松導演(照片),走了很遠的路。

從巴黎向西疾馳了兩個小時左右,奶牛和羊群奔跑的諾曼第的原野地帶映入眼簾。呂克·貝松導演的“數碼工廠(Digital Factory)”就在這原野之中。這是與所謂“Factory(工廠)”的單詞給予的感覺完全不同的空間。在剪修得當的草坪上,設有放映館的建築、設有飯店的建築等大大小小的建築物分佈適宜。在散發濃郁的田園味道的建築物之間,涓涓溪水順流而下。在這裏,能與城市的喧囂完全隔絕,盡情地享受大自然。於是他想,這裏是適合製作自己的新電影《亞瑟和迷你國》的地方。《亞瑟和迷你國》是以耶誕節時在全世界同時首映爲目標而製作的影片,是一部以三維動畫爲主,插入實景的作品。

呂克·貝松導演用豐富的肢體動作和幽默十足的臺詞征服了來到試映會現場的觀衆。他解釋說:“除了畫面和音響方面的部分工作,全體工作幾乎已經完成。”

《亞瑟和迷你國》是類似于《哈利伯特》、《指環王》的科幻影片。該片講述了和奶奶兩個人住在僻靜的房子裏、愛惹口舌是非的少年亞瑟有一天發現了爺爺留下的魔法書後,找到寶物並來到迷你國的冒險經歷。迷你國是生活在亞瑟家院子裏的身高2毫米的生命體的王國。

該作品充滿了動畫作品應有的想象力。呂克·貝松特有的高速畫面也持續不斷。當天首映的是以呂克·貝松導演親自撰寫的同名小說爲基礎,分三部製作的系列作品中的第一部作品。因《這個殺手不太冷》、《第五元素》、《碧海藍天》而出名的呂克·貝松撰寫兒童科幻小說《亞瑟和迷你國》的原因耐人尋味。對於簡單的提問,他的回答帶有濃厚的哲學色彩。

“當今世界太混亂。人們都非常憂鬱。離大自然也太過遙遠。如果人類離自然太遠,就會死亡。迷你國是和大自然一起生活的自然的一部分。作品中包含了重新找回失去的自然的想法。”

影片中還出現了身高超過兩米的名叫“波谷瑪塔薩拉”的非洲部落居民。呂克·貝松說:“兩米高的波谷瑪塔薩拉眼中的世界和身高兩毫米的迷你國居民眼中的世界各自不同。如果兩個部落聯合起來,就能看到整個世界。”他還解釋說,其中包含了“種族歧視”、“階層間矛盾”之類的主題。在試映會之前,他對觀衆們囑咐說:“請您邊回憶自己十歲時的歲月,邊觀賞這部影片。”他十歲時是什麽樣的?

“我十歲的時候,沒有電視機,沒有網路,也沒有電子遊戲。那時連像樣的玩具都沒有,只能親手用石頭、泥土來做玩具玩。這可以令人産生豐富的想象力。回想起當時的想象力,於是製作了《亞瑟和迷你國》。”

呂克·貝松導演現在也不用電腦,而是用筆寫文章。郵件也不用。

他計劃,此次作品完成之後,將不再做導演,但製作工作仍會繼續。他以賽跑運動員做比喻說明了原因。

“賽跑運動員的最高目標就是打破自己的最高紀錄。在突然覺醒,感到自己再也不能創造新紀錄的瞬間,他就會結束運動員生涯。”



琴東根 gold@dong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