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好萊塢把目光轉向“鄰居”

Posted April. 06, 2006 03:06   

한국어

●通過汽車衝撞事故揭露種族衝突的一面

▽《撞車》(Crash)=除了都生活在洛杉磯這座城市以外,影片中登場的幾對情侶沒有一個共同點。影片通過他們,揭露了美國社會種族偏見的傷口。冷漠的城市人唯一能靜下心來溝通的空間是撞車的現場。白人政治家和中產階級主婦、白人警官、黑人警察和拉丁裔女警、黑人青年和白人夫妻、伊朗婦女和西班牙人等膚色、年齡各不相同的15位主人公以交通事故爲契機,在偶然的時間、偶然的場所相遇。

表面上看起來他們都很正常,但內心滿是傷口。護理生病的父親的白人警察認爲,過去對黑人慈悲的父親受到社會的冷待,是因爲搶走工作的黑人,所以他對黑人嫌疑犯動用暴力。

不會說英語的伊朗中年男子被把伊朗和伊拉克混爲一談的人咒駡:“用飛機撞毀別的國家的大廈,殺人就像殺狗一樣。”而沒有條件學習,貧困潦倒的黑人青年認爲,自己的人生不如意是因爲種族歧視。被充滿政治野心的丈夫疏遠的白人女子不斷懷疑別人,動不動就大喊大叫,並傷害自己,但不知道自己爲何處於這種狀態。他們都憤憤不平。有錢有勢的感到不安,什麽都沒有的對社會抱著不滿。這是因爲疏遠、偏見、執著、恐懼、恐怖、不理解造成的孤獨。影片開頭黑人警察的開場白是貫穿整部影片的資訊。

“因爲懷念人情才這樣(交通事故)。在其他城市道路上也可以交上朋友,但洛杉磯太冷漠。人們總是呆在車裏面。懷念人們身上的味道……(所以)才衝撞,帶給人傷害。”

人們在臨死前、身體無法動彈的痛苦下、到了痛苦的極限表現出的“親密、溝通、理解、接受”,令觀衆感動不已。影片將於6日上映。15歲以下禁止觀看。

●通過移民工人聚焦伊斯蘭文化

▽《辛瑞那》(Syriana)=該片的主要情節是,爲爭奪石油,美國展開的一系列政治陰謀。影片以中央情報局(CIA)要員(喬治•克魯尼飾)、能源研究專家(馬特•戴蒙飾)、與收購合併律師一起從巴基斯坦來到美國的4名移民工人爲主人公,告訴人們在美國社會伊斯蘭不是敵人,而是要去瞭解的物件。

片中的美國人有,爲爭取到天然氣開採權,接到殺死王位繼承人的任務的殺手、具有改革傾向的王位繼承人的經濟參謀和處理收購合併的律師,他們分別與伊斯蘭結下了不解之緣。雖然他們都爲祖國工作,但祖國背叛了他們。影片還客觀地描述了參與自殺性爆炸案的巴基斯坦移民工人瓦辛的內心世界。

影片用“石油”這一媒介把無論是否出於本意,與伊斯蘭文化結下不解之緣的美國人和伊斯蘭人的命運交織在一起,表現出了自9.11恐怖事件後,美國人努力瞭解滲入到生活中的伊斯蘭文化的一面。影片正在上映。15歲以下禁止觀看。

●西方文明和非洲人民的犧牲

▽《不朽的園丁》(Constant Gardener)=影片以非洲肯尼亞爲背景,講述了跟著爲人權運動獻出生命的妻子的腳步,揭露著名制藥公司的陰謀和腐敗的一名男子的鬥爭和愛情。

乍看起來與故事情節無關的片名是男主人公查斯汀(拉爾夫•費因斯飾)的愛好。他與熱心的人權運動家迪莎(雷切爾•韋茲飾)相愛並結婚。後來,查斯汀被調到英國駐肯尼亞大使館工作。在肯尼亞他幸福地等待著孩子的誕生。

但有身孕的迪莎在沙漠被害。從此他的命運急轉直下。生前,迪莎正在調查美國著名制藥公司對肯尼亞貧民進行的新藥實驗。影片沒有從發達國家市民的角度來觀看發展中國家,而是從非洲人的立場描述了非洲,這一點讓觀衆感到耳目一新。導演通過貧窮的肯尼亞貧民村和廣闊的野生森林,表達了對非洲濃厚的感情。影片結尾參加迪莎葬禮的迪莎的舅舅這樣說:

“在非洲沒有殺人,只有讓人撕心裂肺的死亡。我們在這樣的死亡基礎上享受文明帶給我們的便利。我們能輕鬆獲得這些,要歸功於他們付出的生命。”影片將於20日上映。15歲以下禁止觀看。



許文明 angelhuh@dong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