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韓國人在吃“外國飯”

Posted March. 22, 2006 03:13   

朴成俊(33歲,公司職員)早上喝了純正的國產豆芽湯。

不過豆芽的原材料大豆很有可能是進口大都。因爲大豆的韓國國內自給率只有7.1%。有一半以上(56.3%)來自美國。

朴成俊中午吃的秋刀魚自給率是45.5%,晚餐作爲燒酒下酒菜吃的牛肉裏脊,供給率只有44.2%。秋刀魚和牛肉主要從臺灣(82%)和澳大利亞(70.9%)進口。

而主食大米,94.3%(包括加工用)是國內産。但大米從今年開始自給率也將有所下降。因爲從下月開始,韓國將從美國、中國等地進口做飯用大米和加工用大米。

朴成俊表示:“真的不知道國內産的食品比率會這麽低。”

有道是“在世界化的波高上仍須身土不二”,如今這句話已經成爲陳年皇曆。今天的韓國人餐桌上,出現了産自世界各國的各種食物。

● 自給率以總量爲准是60%,以熱量爲標準是47%

從農村經濟研究院(農經院)最近發表的《2004年食品供求表》看,消費最多的210種食品平均自給率(國內生産量/國內總消費量)爲60.0%(以總量爲准)。

也就是說,在一日三餐中,外國產食品所占比重超過一頓。

如果以熱量爲准,自給率爲46.7%,還不到一半。與70年代的79.5%相比,下降了30個百分點以上。

這是因爲,儘管蔬菜、海藻類、水果等熱量較低的食品自給率仍保持80∼100%,但熱量較高的穀物自給率偏低,只有27.6%。

● 糧食自給率越來越低

2004年小麥的國內消費量是316萬噸。隨著麵包和冷面消費的增長,占大米消費量(472萬噸)的67%。但是小麥的自給率卻只有0.4%。

玉米(0.8%)、香油(20.6%)、紅豆(18.2%)的自給率也很低。在國內消費的玉米中,68.2%來自中國。甚至各種野菜的自給率也只有42.8%,還不到一半。

經常上餐桌的明太魚和黃花魚的自給率分別只有4.9%和29.2%,大部分來自俄羅斯和中國。

專家預測,糧食自給率將日益下降。

農村經濟研究院研究員崔志弦預測說:“如果政府不採取任何措施,糧食自給率在10年內會進一步下降10個百分點。”

也就是說,10年後,如果以熱量爲標準計算糧食自給率,韓國人一日三餐中有兩頓將是“進口飯”。



金善宇 金栽瑩 sublime@donga.com jaykim@dong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