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潔白的棉花令人遐想萬千

Posted October. 14, 2004 23:07   

한국어

秋高氣爽的感覺逐漸消失,不知不覺間落葉已經飄落,看到此景心中不免有些失落感。如果想在更晚之前去哪里旅行,棉花村是一個不錯的地方。村莊裏隨處可見一朵朵可人的潔白的棉花,在這裏還可以親手摘棉花,製作暖和的棉花産品,這樣的棉花地旅行將在深秋中給人帶來無比溫暖的回憶。

○ 猶如蓋著厚厚積雪的棉花村

在江原原州市棉那穀棉花村,蔚藍的天空下,潔白的棉花像白雪一樣綻放。雖然不經意間涼颼颼的秋風令人豎起了衣領,但是覆蓋著該村産的柔軟的棉花令人感到無比溫暖。“棉那”是嶺西地區的方言,就是指“棉花”。“棉那穀”的意思就是“棉花穀”。

從嶺東高速公里駛出文幕出入口,再行駛5分鐘左右即可到達建登3裏。由此向裏就是深藏在圍繞著村莊的鳴鳳山(海拔598米)和令人眼前一亮的水庫之間的別致的棉那穀。村莊中心有棵樹齡達600年的櫸樹,這裏是當地居民經常聚集在一起談天說地的地方。雖然高速公路近在咫尺,但感覺就像是進入了非常偏僻的地方,非常安靜、舒適。

進入這裏令人聯想起過去曾流行過的通俗歌曲《棉花地》。“我們首次相會的地方也是棉花地,我們首次相愛的地方也是棉花地……” 輕輕走在棉花地裏輕聲哼著歌曲,不知不覺間就像歌曲一樣,令人回想起美好的過去。

棉花於1363年(恭湣王12年)傳入我國。曾到元朝的文益漸將棉花籽藏在毛筆桿中帶回國後,在全國各地普及。因生産出棉花,衣住出現了革命性的變化。過去利用粗麻和葛藤製作衣服艱難度過寒冷冬天的百姓們開始穿上用棉花製成的衣服,而且可以在溫暖的棉被裏溫暖舒適地生活。此外,由於穿上了白色的棉質衣服,自然而然開始講究起了生活衛生。

○ 22日棉那穀棉花體驗

但是最近看棉花地比登天還難。因爲棉花不像其溫暖的品性,由於非常嬌氣,所以種植並不容易。也就是說,不能噴灑農藥,而且播種、收棉花等所有事情必須經過人的雙手,工作量非常大。

但是長期以來種植棉花的棉那穀從村口開始到空地、休耕地,凡是能種植的地方全部種植了棉花,所以整個村莊就像是座棉花公園。位於各處的棉花地總面積達3000多坪。2000年被指定爲棉花傳統主題村莊。來到這裏就可以進入棉花地親眼仔細觀察露出的潔白的棉花。

棉花在每年4月下旬播種,7月下旬開始開花,花的樣子與無窮花相似。9月末花謝後開始結果實,果實稱作棉花桃,成熟的棉花桃開始開口,從中露出潔白的棉花。

這時是棉花綻放的季節。繼14日後,22日到棉那穀,就可以親身體驗摘下全村上下綻放的棉花,並利用傳統機器去掉棉花籽,再用古老的彈棉花機彈出棉花後製作坐墊或第一個被褥的全過程。

摘猶如孩童拳頭般大的棉花的要領是,輕輕拽起棉花一角。只有這樣,凝結的棉花才會慢慢松解開來。如果想一下子摘下,放而會使棉花變得更亂。走在棉花地,輕輕摘取棉花,人的心情也像棉花般顯得輕飄無比。

○ 親手製作棉花坐墊

手工操作的去籽機像縫紉機一樣,取出棉花裏的棉花籽也很有趣。將剛摘的棉花推入圓圓的兩個木頭之間並轉動把手,無法跟著棉花從兩個木頭之間流出而掉落的指甲般大小的棉花籽也覺得非常可愛。雖然搖一會兒,就會感覺肩膀有點酸,但是因沈迷於去籽的樂趣,很難放手。

將去掉籽的棉花用彈棉花機彈成棉花團的過程也非常神奇。如果用這樣剛剛彈出的暖暖的棉花製作坐墊,心中也感到無比溫暖。

村後還有鳴鳳山登山路線,所以體驗棉花製作過程後還可以悠閒地去散步。雖然是沒有特別之處的別致的山,但是以棉那穀爲中心延伸的“U”字形山脊上覆蓋的老松林擁有不亞於任何地方的美麗景觀。上到山頂來回需要2小時30分種左右。村前還有作爲鯽魚垂釣場所倍受青睞的建登水庫,所以作爲還可以垂釣的旅行,非常不錯。諮詢處:棉那谷婦女會長 033-734-7935。

文章=旅行策劃者 崔美善 tigerlion007@hanmail.net

照片=自由攝影記者 申石教 rainstorm4953@hanmail.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