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作爲國際社會的一份子,應當派兵”

Posted March. 25, 2003 22:58   

한국어

預備軍準將李載基(55歲)和大校辛淑鎬(50歲,女,護士學院第6屆)對目前進行的伊拉克戰爭格外關心,因爲91年海灣戰爭時他們曾被派遣到伊拉克親身經歷了戰爭。

91年2月,李載基作爲空軍運輸團團長(當時大校)被派遣到了科威特。

他說:“12年後的今天,我依然記得在科威特機場走下飛機的一瞬間。”

伊拉克軍隊撤退時,點燃了科威特油井,因此,煙霧籠罩下的城市如黑夜一般。數十口油井噴出的火柱如63大廈般高,眼前是一片“地獄”景象。

“伊拉克軍撤退時,燒毀了科威特所有的飛機與汽車,甚至將炮口對準了酒店。自從看到那一幕以後,我深深感到決不能容忍破壞人類共同資源並侵略臨國的獨裁者。”

李載基率領的空軍運輸團的任務是,利用C130運輸機將聯軍的各種裝備和兵力、人力運送到科威特。兩個月來,幾乎每天都是從上午9時起到次日上午4時爲止,熬著夜完成了任務,對此聯軍有關人士曾非常吃驚。

李載基於97年被授予準將軍銜後,在資訊通訊企業就職,最近即將成立語言學院。他說,通過海灣戰爭經歷,開始對“世界”有所理解。他說:“我理解人們反對戰爭的立場,但是爲了在國際社會共同生存,須在現實層面上考慮很多問題。”並強調了派兵的正當性。

陸軍護士兵科科長辛淑鎬曾於91年1月30日至4月7日作爲國軍醫療支援團的一員(當時中校)在沙烏地阿拉伯阿爾魯阿裏亞醫院開展了醫療活動。她的任務是對在科威特和伊拉克邊境受傷的軍人和平民進行醫療,但由於每天都響起10多次伊拉克化學彈空襲警報,所以幾乎每時每刻都要帶防毒面具進行醫療。

她說,首次抵達戰線的當天出現了很多受傷者,70多名血肉模糊的傷員接連不斷被擡進來,呻吟聲與尖叫聲混成一片,那種慘不忍睹的場面永遠都忘不掉。

“看到患者就沒有時間去想信念或正義之類,只想首先要救護傷員。”當時由她照料的患者中有很多伊拉克人。由於“救命”是醫療支援團的任務,所以不分敵我。她說,如果決定派兵,希望早日開展醫療支援工作。

兩位就派兵問題異口同聲地表示:“只要國家下令,軍人就應根據命令執行任務,這是軍人的榮譽。”



sublime@donga.com podragon@dong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