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令人混淆的布希外交

Posted December. 26, 2002 22:48   

한국어

美國總統喬治·W·布希令人難以瞭解其爲人。

是堅信爲根除恐怖襲擊首先要進行民主化的新雷根主義者,還是堅信應加強與獨裁國家的合作的現實主義者?美國外交季刊《外交事務》在2003年1·2月版中通過名爲《民主化的促進和反恐戰爭》的封面故事,剖析了布希政府外交政策不協調現象。作者是在卡耐基國際和平財團負責民主主義和法治計劃工作的托馬斯·凱勒斯所長。

爲了掃蕩阿爾·凱達勢力,美國在“欺負”獨裁國家。“9.11恐怖事件”發生後,美國敞開雙臂包容了99年通過政變上臺的巴基斯坦總統穆沙拉夫。今年,在穆沙拉夫加強獨裁權力、通過非民主憲法修改案的過程中,美國提供了6億美元,並進行了聯合軍事演習。對圍剿阿爾·凱達行動提供協助的烏茲別克斯坦、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土庫曼斯坦等獨裁國家,也在美國的默認下鞏固了自己的政權。

但惟獨對中東地區,美國政府內外的民主化要求突然高了起來。作爲前總統雷根外交路線信奉者的他們指出,“9.11恐怖事件”的主犯來自美國的友好獨裁國家埃及和沙烏地阿拉伯,沙特提供了罪行所需資金。並主張,如果中東沒有民主化,將無法剷除伊斯蘭過激勢力。因此,布希要求巴勒斯坦進行民主選舉,尋求伊拉克的政權交替。對於埃及,美國拒絕進行追加援助。

但是,相信美國的介入會帶來伊拉克等地的民主化,這是一個危險的失策。因美國的介入而實現政權交替的格林納達、巴拿馬、海地及阿富汗等所有獨裁國家,均回到了獨裁政權建立之前的過去。格林納達返回了追求相對穩定的多元主義時代,而海地則陷入了以前的政治混亂之中,阿富汗也顯示出回到同室操戈時期的內戰狀態的迹象。特別是,美國拒絕了對阿富汗的追加援助,對其內部情況置之不理。

薩達姆·侯塞因上臺前,伊拉克處於分裂階段,充滿了暴力與欺壓。如果要避免出現過去的狀況,需要美國的鉅額援助,但阿富汗的事例告訴我們,美國布希政府絲毫沒有這樣做的迹象。

加上,因侵犯了伊拉克,伊拉克不僅沒有成爲掀起中東地區民主化熱潮的根據地,甚至有可能成爲反美主義的根據地。爲了阻止這一情況的發生,中東地區獨裁國家紛紛加強了統治,這樣,民主化進程反而會退步。我們應放棄美國會在中東撒下民主化種子的期待。一個地區的未來,首先應由該地區的人民自行決定。

在美國外交事務的先後順序中,國家利益和世界民主化一直是衝突的矛盾雙方。但布希政府執政以來,兩者間的距離迅速被拉大,導致了現在的混亂局面。政府對某些地區的民主化關心突然減少,而對另一些地區的關心則驟然加重。從長遠來看,民主化確實是根除恐怖事件的捷徑,但民主化原則不僅要適用於中東地區,同時還應適用於全世界的每個地區。在適用這一原則時,不應該焦躁,應通過持續而具體的措施來實現。



洪銀澤 euntack@dong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