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從“北約發言”中預覽特朗普第二屆的新賬單

從“北約發言”中預覽特朗普第二屆的新賬單

Posted February. 19, 2024 07:41   

Updated February. 19, 2024 07:41

한국어

試圖在11月美國大選中再次執政的前總統特朗普似乎是存心而為,正在向北約發起攻勢。特朗普當地時間10日在競選活動中將未能達到北約防衛費標準的歐洲主要國家定義為“債務違約者”,並表示“將鼓勵俄羅斯按照自己的意願行事”,表示將煽動俄羅斯發動侵略。

特朗普對北約持否定意見是公認的事實。但是,有評價認為,他的最新發言超越了提出“安保搭便車論”、要求增加防衛費的執政第壹期,將鼓勵俄羅斯對盟國使用武力,無異於動搖壹直為美國成為最強國做出貢獻的同盟體制基礎的“炸彈發言”。

特朗普14日也敦促北約盟國將目前國防費用占各國國內生產總值的比率從2%提高到4%。他的親信還威脅稱,不能滿足這壹標準的同盟國將被排除在北約的集體安保體制之外。

有些人在關註特朗普發言背後隱藏的政治算盤。這壹發言是在美國參議院就加強邊境對策以阻止拉美非法移民和包括支援烏克蘭在內的安保支援預算壹攬子方案達成協議後發表的。特朗普和共和黨部分強硬派為了通過支援烏克蘭的預算,要求對非法移民采取強硬措施,並推遲了相關預算的處理。

但隨著美國總統拜登大幅接受共和黨提出的加強邊境的要求,烏克蘭的預算援助將難以阻止。在這種情況下,特朗普提到了北約增加防衛費分攤額等問題,並提出了反對向烏克蘭提供援助的新借口。華盛頓消息靈通人士就這壹發言發表評論說:“這不是特朗普的沖動面貌,而是他為實現目標不擇手段的執著面貌。”

特朗普每次遊說時都會強調,只有烏克蘭放棄大部分領土,盡早結束烏克蘭戰爭才能實現,因此實現的可能性不大。另外,烏克蘭的停戰也可以成為特朗普執政第壹期曾推進的1.2萬名駐德美軍撤離計劃成為現實的跳板。也就是說,在鼓勵入侵的發言的底下,是美國為集中牽制中國而減少美軍介入歐洲的外交基調。

特朗普的這種做法有可能延續到他重新執政時向韓國提出的新賬單。其親信、前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奧布萊恩在接受《東亞日報》采訪時表示:“駐德美軍可以部署在關島、帕勞、夏威夷、阿拉斯加等印度太平洋的其他地方。”他還強調:“應對中國的挑戰不僅是美國,也是韓國和日本等所有同盟的課題。韓國為了與美國的同盟,能做的事情比現在更多。”其意圖是調整駐韓美軍目前局限於應對朝鮮的作用和構成,要牽制中國。為了應對中國而調整駐韓美軍作用的主張,是臺灣紛爭時韓國的作用等東北亞安保結構可能會發生重要變化的事情。

歐洲內部出現了對未能提前應對“特朗普風險”的反省之聲。有望成為下壹任北約秘書長的荷蘭首相馬克-呂特17日表示:“現在應該停止抱怨,應集中精力解決歐洲的利益問題。”面臨“特朗普風險”不亞於歐洲的韓國,也不應該當作耳旁風來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