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加強推特攻勢強調人權的布林肯

Posted December. 23, 2020 07:19   

Updated December. 23, 2020 07:19

한국어

  與各國的關註相比,最近他太沈默寡言了。沒有接受采訪,最近壹個多月裏在推特上發表的文章也有10多篇。這就是美國當選總統拜登提名的國務卿托尼·布林肯(58歲)。

 雖然他發推文的舉行並不活躍,但通過閱讀他的推文,還是能看出某種程度的“壹貫性”。對於最近發生的國際人權問題,他簡短地表明了立場。大部分是對輕視人權國家的警告和批評。

 上個月埃及人權團體與外國大使舉行座談會,告發本國的人權現狀後,埃及當局以涉嫌恐怖活動為由逮捕了3名團體成員。對此,布林肯發推文稱,“會見外國大使並不是犯罪”。同月,埃塞俄比亞總理阿穆德向叛軍發動軍事作戰,導致數百人死亡,數萬人走上避難之路,地區局勢發生動蕩,布林肯警告說:“對埃塞俄比亞的人道主義危機深表憂慮。”本月伊朗政府處死反政府媒體人魯霍拉·紮姆後,他在推特上鏈接相關報道,委婉地表示了不滿。

 不過,他對朝鮮十分謹言慎行。自從被提名為國務卿後,他的對朝信息就再也沒有出現過。朝鮮也沒有對拜登當選或提名布林肯發表任何意見。

 但是,布林肯的對朝看法已經廣為人知。在大選前夕的9月份的采訪中,他把朝鮮國務委員會委員長金正恩稱為“最惡的暴君(worst tyrants)之壹”。換句話說,對他來說,朝鮮是暴君行使暴政的最惡劣的人權蹂躪國之壹。

 這種看法從過去的行動中也能感受到。他在2015年支持了收集朝鮮侵犯人權事例的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署首爾辦事處的設立。第二年,作為改善與朝鮮的關系的條件之壹,他還提到了停止侵犯人權行為。

布林肯之所以壹直關註人權問題,與他的成長背景有關。因為他的先輩是侵害人權的受害者。

 他在上個月發表被提名為國務卿的感想時,詳細介紹了這壹家族史。他的爺爺為了躲避俄羅斯對猶太人的迫害,奶奶為了躲避匈牙利的共產統治,先後來到了美國。他介紹說,自己還是小學生時離婚的母親再次遇到的繼父是在波蘭比阿裏斯托克被屠殺的900名兒童中唯壹幸存下來的大屠殺幸存者。不僅如此。本月,他在推特上再次提及了這樣的家族史,並上傳了視頻,稱“我的家族史引領了我走上公職”。這也被解讀為,如果當選國務卿不會忽視人權問題的決心。

 布林肯被稱為拜登的“另壹個自我(知己,Alter ego)”。他與拜登在參議院外交委員會活動時結緣,同甘共苦20年,並共享了對主要政策的信念。實際上,就像布林肯將金正恩稱為“暴君”壹樣,拜登在上次的大選討論會上也稱其為“惡棍(thug)”。也就是說,兩人對朝鮮的看法也很相近。

 對此,有預測認為,如果朝鮮不出來對話,拜登政府可能會抓住朝鮮人權等問題進行追加制裁。拜登政府宣稱將廢除特朗普的美國優先主義,強調民主、人權和法治,對朝鮮人權問題提出批評,似乎也是早已預定的步驟。

 在這種情況下,韓國執政黨強行處理的《禁止對朝鮮傳單法》似乎正成為國際人權問題。不僅是國際人權團體,美國政府、議會、英國議會也加入其中,對韓國政府維護人權的意誌表示懷疑。

 問題是重視人權的拜登政府壹旦下個月上臺,《禁止對朝鮮傳單法》很有可能成為韓美之間更加尖銳的爭論焦點。因為,如果涉朝人權團體試圖散發傳單,而韓國政府開始實際適用《禁止對朝鮮傳單法》,國際社會對侵犯人權的憂慮就會變成現實。政府和執政黨將國際社會的憂慮稱為幹涉內政,強行實施法律,這只會增加矛盾和混亂。作為普遍價值的人權問題的指責應該被接受。


黃仁贊 hic@dong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