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點評】Face Off 和兩種面孔

Posted February. 23, 2013 06:56   

한국어

1977年上映的電影“Face Off”裡面有涉及面部移植手術的內容。在電影中,員警(約翰•特拉沃爾塔飾)在移植失去意識的罪犯(尼古拉斯•凱奇飾)的臉後潛入了犯罪組織。在電影中,Face Off的意思是“冰球運動上把冰球放中間後開始比賽”或“準備對決”。該電影走紅以後,常用於象徵著通過臉部移植手術的“臉的交換”。

▷電影當中的想像力能否成為現實。整形外科醫生們的答覆是“No”。如果像電影所屬將臉部組織全部切除後移植,敏感的臉部細胞會有排斥反應,甚至會導致皮膚壞死。修補臉部骨骼或傷疤的手術也並不容易。2005年,法國的一家醫院有過一例給被狗咬掉鼻子和嘴的女性移植腦死亡者臉部組織的手術的案例,但該走的路還很遠。江南的整形外科廣告中“Face Off整形”,也不過是稍微改變眼睛、鼻子、臉型後改變全體印象的誇大包裝的綜合整形手術罷了。

▷人們辨別別人臉部的能力落後於猩猩。猩猩通常以眼睛,鼻子和嘴的距離和比例,頭髮或鼻毛等組合形象和表情資訊來辨別對方的臉部。相反,就人而言,前一天在酒席上見過的人,如果在另一個氣氛的場所遇見,就很難辨認。TV明星如果在外面裸妝就認不不出來。目擊者認錯罪犯的失誤也很常見。電影當中員警通過Face Off整形展開“偽裝工作”,但在現實生活當中,狡猾的罪犯會使用整形手術掩蓋自身。

▷20日,因涉嫌貪污47億韓元被警方抓捕的嫌疑人尹某(34歲),與逮捕令下達前判若兩人。他做了隆鼻和眼睛的整形手術,連親人也認不出他。員警正討論對整形外科粘貼逮捕令的方案。除了面部以外,利用虹膜、鼻子等“身體資訊”或手指的活動、走路的姿勢等“行動資訊”進行的“保安技術開發工作”也在積極的進行當中。在社會指導層內部,國籍購物、任職時禮遇、抄襲論文等“不要臉”的行為正在氾濫。相比之下,最近引起熱議的社會指導層索性擺出了兩種面孔。

評論委員:樸湧 parky@dong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