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改變…爭取…摸索…發現道路

Posted February. 23, 2012 07:45   

한국어

針對于3月15日成效的韓美自由貿易協定(FTA),韓國希望這將是韓國經濟走向“通商強國”的歷史轉捩點。但是,FTA僅僅是催化劑,而不是確保成為先進國家的保障。專家表示,民間和政府只有攜手推出流通結構改革等各項措施,才能將FTA的效果最大化。

○不能只讓進口業主吃香

公正交易委員會針對歐洲進口車賓士、寶馬、大眾等進行實態調查。韓-歐(EU)FTA已生效8個月,但價格依然保持不變,甚至走高。韓-歐FTA生效後,歐洲汽車關稅從8%降至5.6%,韓國進口車價格反而上升數百萬韓元。韓-智FTA實行後,智利產葡萄酒在韓國國內受到歡迎,但在智利當地不到1萬韓元的Montes Alpha葡萄酒在韓國國內的價格卻高達4萬韓元。

制定FTA的最大目的在於關稅壁壘帶來的價格下降,但在韓國效果並不明顯。仁荷大學教授鄭仁教(經濟學)稱:“在目前的流通結構下,很可能出現只滿足少數進口業主,而遺忘消費者,使之與以往同等的價錢消費。為此,政府要積極出面維護消費者的利益,改善流通結構。”

○稅務局鑒定“原產地原則”

韓國國內企業面對“原產地原則”的門檻兒不知所措。FTA是貿易物件之間通過貿易受到特惠,因此對“產自韓國”的商品尤為注意。美國和歐盟對亞洲貿易的赤字,使他們對中國及東南亞地區的國家打“產自韓國”的虛牌,搭便車的行為處處警惕。

韓美兩國以“自律”為標準,由企業頒發各自的原產地證明書。韓國稅務局未確認導致的原產地問題會由美國稅務局參與調查。關稅廳朴桓周稱:“不僅企業自身,稅務局也要通過鑒定及調查,提高對原產地認證的認識。”

○讀懂市場發展趨勢

專家稱越是在韓美FTA受挫的大產業(如農產品、製藥等),越是需要讀懂市場發展趨勢,將韓國產產品的特點發揮的淋漓盡致,逆攻美國市場。雖然在某些行業美國確實擁有絕對優勢,但與此同時如果韓國將自身的特點發揮到“位”,攻略美國也將得到相當好的成果。

韓國的代表產業為農產品。今年,美國言論將韓國食品入圍“2012年十大食品產業”。尤其是泡菜等韓國“辣”味兒主打的料理與調味紫菜等廣受歡迎。KOTRA稱:“韓國與中國,日本,泰國等國家的飲食口味明顯不同,其料理中強烈的‘辣’味兒也十分受美國消費者的喜愛,而且韓國調味紫菜在美國兒童當中口碑也相當好。”

近期,美國人對東方醫學與天然藥的興趣高漲。韓國製藥協會的相關人員對此表示:“韓國醫藥的發展不僅需要完善的法規,還需要提高國家形象。”



李尚勳 黃亨俊 january@donga.com constant25@donga.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