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社論】過半的無黨層,能否成為第三新黨支持者

【社論】過半的無黨層,能否成為第三新黨支持者

Posted November. 25, 2011 03:11   

한국어

在東亞日報輿論調查中表明沒有可靠黨派的無黨層占應答者的一半以上即52.3%。無黨層分佈在全國各地,而且在湖南圈對無黨層的支持率也超越了民主黨。無黨層的擴大反映了對現有政黨失望的民心,且有望成為政治圈大地震的導火線。

超過一半以上的無黨層意味著大國家黨和民主黨面臨危機。若兩黨不能及時按照國民需求開展黨內刷新與變化,那民心就會越來越遠離現有政黨,而且政黨根基也會受到動搖。

大國家党要在韓美FTA和黨刷新賭上自己的命運。如果維持現狀只是重裝表面,那麼就沒任何希望。党指導部為韓美FTA後續完善對策籌備竭盡全力的同時,29日還在刷新研討會上為黨的革新改編進行激烈的磋商。因努力不足而被國民冷落,那麼就沒有再次執政的希望。

民主黨帶頭反對自己執政時簽署的韓美FTA是自我矛盾的極點。金大中、盧武鉉政府時期開展的日本文化開放或韓-智利FTA也面臨堅決反對,但最終成功落實。以逆行的保守封闭主义难以寻找突破口。不僅沒有為刷新付出努力,還和反大國家党人士聯手實現在野黨統合就能執政的落後想法就等於是貶低國民。

不是所有的無黨層都期待第三新黨的出現。票心取決於大國家黨和民主黨的應對及第三新黨的代表人選。首爾大學融合科學技術大學院院長安哲秀的“導師”法輪高僧表示:“從各個角度來看,如果安教授願意出任就有可能(出現第三新黨)。”是順應安哲秀風波暗示第三新黨的創建可能性。

分別在1997年和2007年盛行的李仁濟、文國玄(音)風波不久後也露出了第三新黨的界限。即使第三新黨躍進也很難超越大國家黨和民主黨執政。在美國也出現像納德(Ralph Nader)和羅斯•佩羅(Ross Perot)一樣的第三候選人,但最終沒能執政。不過,現有政黨的刷新與變化難以滿足國民需求,那只能持續第三新黨的潮流。第三新黨拉攏無黨層以及對現有政黨失望的支持層,其凝聚力將非常龐大。第三新黨的成敗事實上取決於現有政黨對刷新付出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