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點評】Facebook的兩面

Posted October. 05, 2010 06:43   

한국어

“Facebook上,有人加您为好友。”不知道社交网络服务(SNS)Facebook的人们收到这种e-mail,便会立刻删除。然而,在Facebook上,興趣相投的人們瞬間就能成為朋友。當你註冊e-mail的瞬間起,這項“無面技術”便會自動搜集並計算資訊,其最基本的功能是尋找“母校”校友,而且,還會找出具有共同好友的人們,問“你們是否認識?”並要求成為朋友。雖然十分親切,但是也讓人感到負擔。這就是Facebook的兩副面孔。

▷講述Facebook的創始人馬克•紮克伯格(26歲)的故事的電影《社交網路》上周在北美首映,並位居北美票房首位。劇中,他是一個在大學時期竊取前輩們的想法而成為富翁的極端自我且毫無道德觀念的人物。上月24日,電影首映前,馬克•紮克伯格來到了新澤西州紐華克市表示,將為公眾教育改革捐贈1億美元。對此,有人挖苦道,電影首映式在即,他在裝善良。

▷華盛頓郵報介紹了Facebook神話的“真相”:很難說,Facebook是由紮克伯格創建的。上大學時,紮克伯格和前輩們一同做了將相冊上傳到網上的事情,即“哈佛連接”。期间,他创立了类似的网站,独立了。由此,前辈们向法庭提起诉讼,告扎克伯格窃取了他们的想法。最後,紮克伯格以數千萬美元的股份,進行和解。但是,前輩們還是受到了類似於“俱樂部nexus”的原有SNS網路的影響。因此,穿針引線的人還是紮克伯格。

▷目前,美國的線民將大把的時間都花在Facebook上。去年,紮克伯格的財產從2億劇增至69億。個人整理的資訊,即輪廓檔(profile)的價值便是Facebook急速成長的因素。但是,被公開的隱私有可能變成攻擊自己的武器。去年,美國總統奧巴馬在一所高校演說中,慎重叮囑道,“曾經上傳到Facebook上的資訊,不知會在何時再度出現在你的人生當中。”上傳到網路上的文字和照片將永遠留存。

評論員:金順德 yuri@dong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