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那時那些日本人們》

Posted August. 19, 2006 03:03   

한국어


對我國來說日本是什麽?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在8月15日參拜靖國神社讓我們更加感受到這個問題的重量。目前,日本國內圍繞參拜神社問題,國民輿論分成兩派。撇開右翼參拜論不談,在日本國內高呼反對論的人究竟是誰?爲何反對?有必要更深地去瞭解日本內部。

這本書生動地描述了在殖民統治時代前後日本人如何看待韓國,與韓國處於什麽關係。通過政治家、思想家、學者、文化人、宗教人士等代表當時的日本的72人,介紹了日本人的韓國觀和與韓國有關的人生片段。把韓日關係史上鮮爲人知的事情大白於天下。書中人物從出任朝鮮總督,殘忍地統治韓國的統治者、掠奪韓國文化遺産的收藏家到沈迷于朝鮮白瓷的美術家、積極爲殖民地民衆辯護的律師等,涉及社會不同的領域,展示了韓日關係史豐富、多姿多彩的一面。

第一個出場人物是提出征韓論,但在權力鬥爭中敗下陣來的西鄉隆盛。其後出場的人物依次是,主張“佔領朝鮮才是神聖的道路”的吉田松陰、在日本被尊崇爲近代思想的先驅者,但同時提出蔑視亞洲的觀念的福澤諭吉、以韓國總督惡名昭著的伊藤博文等。最先寫參與日本強佔韓國的他們,是爲了尋找日本人錯誤的韓國觀的根源。

很多日本人爲了在成爲日本殖民地的韓國牟取暴利,來到韓半島。小倉武之助收集大量韓國文化遺産,建立了小倉收藏館。雖然占少數,但也有抱著對韓國的憐憫之情,爲維護人類的尊嚴和原則來到韓半島的日本人。山崎今朝彌和佈施辰治等人權律師爲維護民衆的權利獻出了一切。爲照顧韓國孤兒付出一生的田內千鶴子、千方百計維護原子彈爆炸韓國人犧牲者的權利的松井義子等,他們超越民族體現了普遍的人道主義。

館野皙既是掠奪朝鮮的惡人,又是反對殘酷的殖民統治的善人,表現出了日本人的兩面性。作者對有機會觀察過去發生的無數的人間群相表示了滿足。當然從韓國人的立場看,不能寬待日本人過去的行爲。但越是反日情緒達到高潮的時刻,就越需要像這本書所嘗試的那樣,用不同的視線觀察日本人的實體。

作者:國民大學教授李元德(日語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