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觀點] 在Christie的韓國人

Posted March. 26, 2003 22:33   

한국어

在世界古董市場上流通的韓國美術作品的量少之又少。與Christie(克裏斯蒂)一起分享國際拍賣市場的Sotheby’s公司曾做過這樣的比喻。“如果說中國古美術品的規模像‘大海’,那麽日本就相當於“江河”,而韓國只能算是“小溪””。訪問外國的著名博物館時我們能看到,在亞洲國家當中給中國與日本的作品安排了寬敞的展室,而我們的韓國卻連單獨的展室都沒有。真懷疑世人對於韓國文化的認識是不是也沒有超出這一範疇?這不能不令人深感遺憾。

△幾乎看不到我國古美術品的原因並不會是因爲韓國的美術品量少,而是因爲在19世紀60、70年代經濟開發過程當中,將有保存價值的文化遺産過於簡單地予以廢棄處理。作爲在世界市場上“量不足”的原因之一,還有我國比任何國家都嚴格限制將古美術品搬運到國外。這是由於日本帝國主義強佔我國的時期等我國國力相當脆弱的時候被外國人搶走文化財産,回想當時的委屈,補償心理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正如在重新找回流失國外的重要文化財産時,我們以自豪的心情鼓掌的道理一樣。

△但是我們也應記住我們的美術品不管是在韓國還是在外國,都是“韓國的”。這一事實是不改變。我們也應該想一想費盡九牛二虎之力返回到國內的文化財産在完璧歸趙後,究竟得到了多少愛護和關心?就在這一刻,還有許許多多國內的文化遺産因“優先開發”這一理論沒能得到適當的保護而正在被毀滅或消失。若是國寶級等貴重的美術品在國外展示並起到宣傳韓國文化的優越性的作用豈不是更好?

△最近,來自像Christie(克裏斯蒂)或Sotheby’s公司等國外拍賣場的消息稱,韓國古美術作品或像樸秀根這種近代畫家的畫正以相當高的價格賣出。雖然買下美術品的人的身份絕對是保密的,但據說其中有不少韓國人。也有消息稱:爲了擡高國內類似美術品的價格在國外拍賣場故意展開價格競爭。如果是這樣,高額的成交價僅僅是韓國人之間的價格,而相關美術作品還是會再次回到韓國。讓全世界都知道韓國的文化,提高韓國的地位,也許應該從打破我們的“固定觀念”開始。

評論員 洪贊植 chansik@dong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