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美国故意泄漏战争计划,展开心理战

Posted September. 01, 2002 22:24   

한국어

美国能攻击伊拉克吗?

1月28日,美国总统乔治· W· 布什在新年演说中把伊拉克指为3个“邪恶轴心国”之一。从此,在过去7个多月的时间里,整个世界都在关注着美国攻击伊拉克的可能性。但是只要看到美国舆论的报道,就会发现这种疑问已经是多余的了。因为在美国舆论报道中对伊作战已经开始。

《华盛顿邮报》已于5月24日首次报道了有关美国动员20万兵力用空袭和特殊作战摧毁伊拉克萨达姆政权的战争计划。《洛杉矶时报》也于6月23日报道了有关25万美军从科威特进攻伊拉克的战争计划。

从两家新闻的报道可以看出,美国并没有因开战问题而陷入到左右不定的困境里,相反已经进入到了制定战争计划阶段。

《纽约时报》7月5日的有关战争计划的报道可谓最终版。该报称:“美国已制定了陆海空3军25万兵力从伊拉克的南、北、西3个方向同时向伊拉克发起进攻的作战计划。”援用“中部司令部的行动计划”,首次公布了具体的战争计划。据该报报道,中部司令部已经制定了在海军陆战队和步兵从科威特进攻伊拉克的同时,数百架飞机从土耳其、卡塔尔等8个国家的基地起飞,将伊拉克的机场、铁路、光缆通讯网等设施炸为平地的作战计划。仅在5天之后,该报于10日报道称,美国正在研究将约旦作为美国攻击伊拉克的前沿基地的方案。29日还报道了有关首先将巴格达夷为平地的具体计划。在一个月之内,《纽约时报》连续3次以美军的一级机密为基础,报道了战争计划。

美国总统布什和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还在称:“现在还没有决定是否开战”,而美国媒体已开始分析对伊作战将带来的经济损失。

这些报道引起了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的极大愤怒,他一边下令调查真相,一边于7月12日向国防部的主要官员们发去了有关“秘密情报的泄漏阻碍了国家打击恐怖行动的能力,威胁着美国人的生命。”的警告信函,但是谁也没有想到这个信函在两天以后却被《洛杉矶时报》公之于众。

这也不是有关税金或社会福利方面的政策,这可是事关重大的军事计划。但是这种军事计划却被暴露得如此详细,这也是一件非常罕见的事情。从表面上看,国家似乎处于连军事机密都不能保住的“无政府”状态之中,但是根据提供秘密的来源的不同,其性质也有所不同。

《纽约时报》没有公开提供情报的来源。只在7月5日的报道中写到,“情报是从愿意制定更具创意性的战争计划的人士处得来的。”

曾担任前总统克林顿的白宫发言人的麦克里对此指出,“这是政府的故意泄露”,“如果通过这种泄漏战争计划经常见诸于媒体,届时就没有人会指责总统是在突然间做出了导致很大牺牲的决定。”

胡夫研究所的研究员埃勒解释道:“这是欺骗战术,是心理战的一个侧面。”他举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的例子。即,当时联军故意泄漏了越过多佛尔海峡直接进攻法国的情报,引开了德军主力,之后在法国南部的诺曼底登陆。他称这次政府也是在故意泄漏假情报。

哥伦比亚大学的瓦尔茨教授称:“如果泄漏出多种情报,萨达姆就无法判断到底哪一个是准确的情报。”“这是扰乱敌人的一种手段。”

美国要攻打伊拉克需要时间。重新制作在阿富汗战争中已用尽的卫星导航联合直接攻击炸弹(JDAM),将20万兵力部署在伊拉克周围,需要6个月至一年的时间。通过故意泄漏战争计划,企图在伊拉克造成“巴格达不眠之夜”,这也能起到战争的效果。

但是美国外交协议会伊拉克专家弗拉克研究员却称:“只讨论是否攻击,固然无可厚非,但是讨论具体作战计划是错误的。”“提前泄露战争计划,会给参战士兵带来生命危险。”



洪銀澤 euntack@dong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