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未完成品带来的安慰

Posted March. 22, 2023 07:56   

Updated March. 22, 2023 07:56

한국어

就艺术而言,有时未完成品比完成品更深奥。米开朗基罗的《隆达尼尼圣殇(Rondanini Pieta)》就是如此。与近乎完美的《梵蒂冈圣殇(Vatican Pieta)》(或称《圣母怜子图》)相比更是如此。

他24岁时受教会的委托制作的《梵蒂冈圣殇》真是完美无缺。圣母玛丽亚抱着死去的儿子悲伤的样子让人感到舒适、美丽和崇高。但是,从七十七岁开始创作到八十九岁去世,但最终未能完成的《隆达尼尼圣殇》却并非如此。丝毫感觉不到舒适或优雅。似乎没有均衡美,也没有稳定感。这是玛丽亚从身后抱着死去的耶稣的形象,但奇怪的是,玛丽亚给人一种依靠耶稣的印象。亡子抚慰陷入悲痛的母亲的悖论。不知道那是雕刻家的意图,还是偶然的结果,还是只是错觉。

应教会的要求制作《梵蒂冈圣殇》时,米开朗基罗还是一个有野心的24岁的年轻人。他可能是想展示自己作为雕刻家的才能,将玛丽亚因儿子的死而悲伤的形象刻画得美丽、优雅、崇高。从十字架上下来的耶稣凄惨的样子和玛丽亚悲伤的样子在视觉上不可能美丽。可以说《梵蒂冈圣殇》是他的艺术才能和野心的产物。但是,到了老年,他对艺术产生了怀疑。作为艺术家的世俗性成功似乎也是虚无缥缈的,对艺术的再现能力也持怀疑态度。

他认为:“艺术和死亡彼此不相容。”这就是为什么尽管他花费了10多年的时间,但《隆达尼尼圣殇》仍未完成的原因。老年的智慧和省察使他变得谦逊。再现没有亲眼目睹的耶稣死亡的事情,怎么能有完成或完美呢?在什么都无法再现的巨大的死亡面前,他的艺术变得苍白,只剩下渴望真相。但奇怪的是,那成为了很大的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