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政府为了支援被逼到悬崖边的个体户和小工商业者,宣布了30万亿韩元规模的“超级补充预算”,决定向全体国民每人发放最多50万韩元的补贴。政府认为,如果短期内消费增加,资金周转起来,停滞的经济就会好转。“恢复民生消费券”也可以成为营养不良的家庭的补药。但是,如果不从根本上改变体质,这也只能是暂时缓解症状的对症疗法。
与补充预算一样紧迫的是边缘产业的结构改革。如果不挖掉腐烂的部位,让健康的新肉长出来,韩国经济就无法继续增长。被称为“铁城”的庆北浦项的浦项制铁第一线材工厂45年来首次停产。全罗南道丽水石油化学工业园区的烟囱中,浓烟消失已久。随着中国不分青红皂白的低价攻势、美国的保护贸易和关税壁垒以及高费用结构导致的国际竞争力减弱,钢铁、石化等支撑韩国经济的制造业的基础正在崩溃。
不能把现在的危机单纯地看作是“衰退期”。技术生态界和生产基础设施有可能彻底崩溃,处于生死存亡的危机。一旦消失的根基产业很难复苏。虽然美国以高额关税为武器,梦想着恢复制造业,但由于老去的劳动力和恶劣的基础设施,很有可能无法找回过去的荣耀。
现在是不能再让民间企业自主进行产业重组的时代。因为国际贸易秩序正在转变为国家主导,竞争国家正在破格支援本国产业。未能跟上这种全球产业政策的潮流,韩国在戒严和弹劾的政治漩涡中度过了“失去的6个月”。即使从现在开始,政府也应该成为值得信赖的“主刀医生”。
恰好产业重组的信号弹接连不断。最近执政党提出了石油化学特别法,HD现代集团和乐天化学的大交易正在可视化。但是,由于大规模设备产业的特性,自律结构调整并不容易。政府和政策金融机构不应只停留在单纯的投放资金上,而应引导民间果断地挖出低效率资产,挽救具有竞争力的核心资产。
结构改革既要大胆又要细致。因为不仅仅是单纯地减少设备,还要连接核心技术和人才,共同重组前后方产业生态系统。人工智能和电池等尖端产业也仍然在“铁”和“化学”的基础上。智能工厂没有钢铁就不会建立,全固态电池如果没有石化技术的进步也不会存在。
产业重组并不像说的那么容易。汽车、半导体、海运等过去政府主导的大交易失败的创伤仍然存在。实际上,政府内部也缺乏能够果断发挥“执刀人”作用的企业结构调整专家。
尽管如此,李在明总统在候选人时期曾公开表示,国家将支援边缘产业结构的转换。现在应该将这一承诺付诸实践。刀已在手。现在是时候用敏锐的感觉来把握产业的脉搏,展现能够让韩国经济重新振作的领导力了。
热门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