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濒临死亡的蔚山巨济造船业,要脱胎换骨

Posted July. 01, 2016 07:39   

Updated July. 01, 2016 08:32

한국어

韩国政府昨天发表了“应对造船业结构调整的雇佣支援对策”,把除现代重工业、三星重工业、大宇造船海洋等“三巨头”之外的7900个造船公司指定为特别雇佣支援行业。这是去年底雇佣劳动部通过告示宣布实施的雇佣支援制度首次适用于造船业。根据这一支援对策,陷入经营难的企业不对富余人力进行解雇,而是在他们停工期间,政府将拨付的雇佣维持支援金从原先的上限额度每天43000韩元增加到6万韩元。把由中小企业支付的相当于雇佣保险费240%的训练费的支援上限,也上调到300%。企业主还可以延长或暂缓缴纳各种税款和四大保险费。

这种支援政策可藏文成为减轻失业冲击的软垫。但是对于已经丧失竞争力的产业,艰难地去维持雇佣,开的是吗啡处方。依靠程式化的培训项目,不可能解决多达6万人的造船业工人的潜在失业问题。在失业者中间,在领取失业工资期间实现就业的,十人里不到三人。教授做菜技术的职业训练只是在浪费血汗税款。虽然在支援期间有暂时的镇痛效果,但到明年6月底,又会开始狠毒的痛苦。

在减轻三大公司的结构调整的正式运动中,政府一步也走不出去。雇佣劳动部长官李基权虽然严辞警告如果三大公司举于罢工将得不到政府的支援,但工会组织也是无可奈何之举。

政府的分析认为:“对于三大公司来说,因为订单多,维持雇佣有一定的余力。”那么就没有必要把已经投入超过4万亿韩元血汗税钱的大宇造船海洋放入特别雇佣维持行业,徒然增加国民的负担。必须上马操起手术刀来。应该痛彻地回味新国家党议员刘承旼前天说过的话:“政府抱着乐观的预计,给人的印象是想(把造船和海运业)拖到任期结束的时候。”

瑞典南部港口城市马尔默2002年不得不把科库姆斯造船厂的塔吊作价1美元卖给现代重工业,流下了“马尔默的眼泪”。但是,经过刻苦的努力,终于依靠亲环境的新城建设和培育食品产业获得了重生。需要有构思上的一大转变,依托综合建造业造船行业中拥有世界最高水平的熟练的韩国技术工人,再加上融合双重产业,来发展第四次产业。不要迷恋于垂死的产业,而是应该思考“后造船业”应朝着哪个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