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社论] 所有经济主体,只有相互配合,才可以创造出工作岗位

[社论] 所有经济主体,只有相互配合,才可以创造出工作岗位

Posted December. 16, 2008 03:02   

한국어

失业人口,等于失业的待业人群,为寻找更好的岗位四处奔波的不完全待业人群,加起来共有317万人,占全国人口的12%。李明博政府在之前夸下海口,说每年将创出60万个工作岗位,随后减少到约为原计划一半的35万,最近又减少到了20万,但是这些政府也未必能够实现。加上美国引起的金融危机,使经济急速下降,企业相继调整结构,岗位也在开始减少,明年的就业情况将空前恶劣。政府如果连手企业员工及待业人群,就可以防止“无业”泛滥。

1997年外汇危机之后10年来,大企业走的是“无雇佣”增长路程,而中小企业却创造出约250万个岗位。但是因经济萧条,中小企业的岗位却在率先消失。为拯救就业率高的中小企业,大企业工会需降低过度的福利标准,并具备与有难人群并肩同行的连带意识。组织能力强大的大企业员工,收走过度的份额,终将使中小企业陷入困境。

企业也应透明经营,公开财务报表,并透露真实难处,才可以使员工团结。就如,目前鸡群都即将死去,在这种情况下想要取鸡蛋是十分愚昧的。当务之急是先把鸡救活。

待业人群也应放低身价。像中小企业及3D领域就十分缺人。斗山重工业董事长也指出:“鸡头比凤尾强。”不要吊死在大企业这一棵树上,在中小企业寻找成功之路也是十分明智的。

政府展开的社会间接资本(SOC)活动,也对创造岗位十分重要。虽然也有不少人提出否定意见,但通过大规模SOC活动,创造工作岗位,救助经济,也是有目共睹的。像教育、医疗、旅游、运输等产业领域增强竞争力,发挥想象力,也可以制造不少不错的工作岗位。像丹麦等国就因捐助文化发达,在非政府机构(NGO)领域,出现15%左右的雇佣人力。我国如果想要学习丹麦,就有必要活跃捐助文化,提高NGO的透明性与可信性。

政府在执行明年预算时,应优先支持创造工作岗位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