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飞涨的物价,归咎于“高换率政策”

Posted May. 17, 2008 04:21   

한국어

今年第一节度(1月~3月)由于韩元-美元的兑换率上升(韩元化价值下降),全量进口石油制品的原材料原油的SK能源的汇兑损失达到了1500亿韩元。因为SK能源,按照今年年平均韩元-美元的兑换率以915韩元为线,以这条线为基准之前就签订了原油进口的合同。这一公司的营业额比去年同期减少了16%,今年第一节度其竞争对手GS-CALTEX也以相同的原因受到了损失。

随着韩元-美元兑换率的上升,进口物价也开始飞涨。进口物价一般在一两个月后才会通过消费品价格反映出来。暴涨的国际原资财价格加上韩元化价格的弱势,使得国民的负担越来越大,甚至会物价会成为政府的政治负担。

也有分析说,想通过降低韩元化价值增加出口,减少经常收支赤字的企划财政部姜万守长官的换率政策方向被严重动摇。“姜万守换率”面临危机。

○进口物价持续高空行进

16日,根据韩国银行发表的“4月中旬出口物价动向”,4月进口物价(韩元化基准)比去年同期增长了31.3%。由于外汇危机,1998年5月韩元化价值暴跌,达到31.9%以后,这次是10年以后的最高值。

陡然上升的进口物价正在给生产资者物价和消费者物价带来影响。

全年同月对比,进口物价的上升从去年12月份的15.6%,到今年1月的21.2%,2月的22.2%,3月的28.0%等持续呈现上升趋势,对此消费者物价也从去年的12月份开始,每月韩国银行的物价管理上限也持续超过了3.5%。

今年以来,急剧降低的韩元化价值(韩元-美元换率暴涨)将进口物价进一步抬高。

根据韩国银行,不考虑兑换率变动效果的外汇表示4月进口物价的上升率,与去年同月对比的21.9%,比同月的韩元化上升率31.3%降低了9.4%。进口物价上升中,三分之二是由于国际原资财价格的上涨,而只有三分之一是由于换率。

平均韩元-美元兑换率为930.24韩元水平的去年12月份,韩元化标识进口物价和外汇标识今括物价之间的差异也不过1.5%。

与此相关联,韩国银行的总裁李成泰最近指出:“原资财价格和换率对于物价的影响,比兑换率高得多。韩元-美元换率上升1%,消费者物价1年之间就会上涨0.08%,对于物价的影响是油价产生的4倍之多。”

○相比经常收支赤字,内需萎缩更加严重

如政府所愿,现在正在通过提高的汇率来促进出口。出口增加经常收支的赤字就将减少,也会有助于经济增长率的增加。

16日,关税厅发表说,4月贸易收支的赤字幅度达到了1亿9500万美元,相比3月份的8亿2000万美元大幅度缩减。按照政府提倡的高韩元-美元的兑换率政策,4月份出口增加率比去年同期达到了26.4%。

但是,最近由于高汇率导致物价上涨,比起缩减经常收支的积极效果,随着物价上涨出现了月薪族们的实际购买力萎缩的情况,说内需减少等消极效果更大的声音也逐渐增大。

LG经济研究院常务吴文硕说:“韩元化价值降低,可以让国际市场上的韩国制品的价格竞争力增加,随之出口增加也是里所当然。但是高兑换率带来的不仅仅是积极效果,还有物价不稳定和内需萎缩等消极的影响。两方面我们都应该多加考虑。”

内需萎缩也可能会给第三产业也带来不良影响。政府维持低的韩元化价值,可能会反而破坏达成高增长率和扩大就业岗位的目标。出口企业的销售增加,并没有提供很多的雇佣岗位,类似的分析也将成为政府的负担。

实际上,内需萎缩正在很快的显现出来。根据韩国银行,消费者销售的增加率从去年第一季度的5.7%,在今年同期已经降低为3.8%。

三星经济研究所宏观分析室长说:“现在的当务之急是以低换率稳定物价,以低金利和扩大财政支出刺激内需。最近即使出口增加,但是雇佣增加和普通人的消费支出增加并没有形成联系。”

这句话是在说,即使经济增长率相同,如果包括服务行业在内的内需贡献比出口较低,经济主体实际感受到的情况也不会良好。

“韩元化价值较高的2003年~2006年,韩国也呈现出了两位数的出口增加率。”因此有人指出,对于高兑换率对出口造成的影响正在弱化。

韩国银行的有关联系人说:“换率上升,石油制品等原资财的进口价格将被提高,而国内企业能承受低价格的余力不多。国内企业的出口,比起价格方面的竞争力,更多的取决于进口国的需求和国内企业的质量。”



李那姸 larosa@dong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