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贷款制度只抓“数量”忽略“质量”

Posted June. 27, 2007 03:12   

한국어

A金融公司位于首尔永登浦区汝矣岛的分行上个月发放了48笔信用贷款。

很多人因有过滞纳前例,所以过去很难得到贷款,但现在也非常轻松地通过了审查。

该分行负责信贷业务的朴次长(40岁)透露说:“很多信用度较低的人申请贷款,只要超过了信用等级的最低标准,我们就会批准。”

据一项调查结果显示,进入今年以来,金融界内贷款者的信用度比去年年末有所恶化。

金融监督当局从去年年末开始实施减少贷款总量的限制规定,从而成功降低了贷款需求,但贷款的质量,即,信用度的管理却难以令人满意。

○贷款“信用风险”增大

据本报26日得到的韩国信用情报评价公司(简称韩信情)的“新型贷款动向时间序列分析结果”显示,今年3月份根据新规定得到信用贷款、房地产担保贷款、信用卡贷款的人的平均信用度为3.88等级。该数字比去年12月份贷款者的平均信用等级高出了0.23等级。

韩信情的信用等级包括1∼10等级,等级数字越大,信用度越低。

从不同贷款类型的情况看,信用贷款者的信用度从去年年末的3.70等级提高到今年3月份的3.84等级,信用度恶化了0.14等级。担保贷款者的信用度恶化了0.30等级。

信用卡贷款者的信用度看似比去年12月份有所改善,但进入今年以来始终保持着下降趋势。

贷款者的信用度虽然降低,但随着总负债偿还比率(DTI)和担保批准比率(LTV)等各种贷款限制政策从今年年初开始实施,新型贷款规模却大幅减少。

用韩信情的指数表示的新型贷款规模从去年年末的1421.74降到今年3月份的963.22,减少了32.3%。

○“即使信用度较低也提供贷款”

有人指出,金融公司最近审查贷款的时候,不全方位地衡量信用等级,从而使信用度下降。因为,各金融公司都在展开竞争,在贷款需求骤降的情况下,不愿意放弃可以提供贷款的顾客。

通常来说,如果自身的信用等级评价结果是“合格”,而外部信用评价公司的评价结果是“不合格”,金融公司就会启动缜密的审查程序。但是最近的情况则有所不同,即使自身和外部的评价结果不同也批准贷款的事例比过去增多,信用等级较低的人有很多都得到了贷款。

也有人分析说,随着以信用度较差的人为主的人群涌向贷款窗口,从而导致信用度全面恶化。

调查显示,进入今年以来,新型贷款者中信用等级优秀的1∼3等级的顾客比重有所减少,而信用度较低的8∼10等级的顾客比重则有所增加。

○“金融公司应加强审查标准”

金融界一隅指出:“由于贷款者的信用度降低,贷款资产的不良可能性也随之增大,因此有必要进行彻底的事后管理。”

但是,金融当局判断说,贷款者的信用度降低现象立即和金融风险挂钩的可能性较低。

金融监督院信用情报室室长尹镇燮表示:“不同的银行评价等级的标准也不同,因此很难将平均信用等级的下降视为危机的前兆。考虑到滞纳和破产比率等情况,不能说存在很大的风险。”

韩国金融研究院研究员朴宗奎对此强调说:“目前的贷款需求者中包括很多信用度低的人,因此,金融公司必须严格进行自身的信用评价。”



洪守鏞 legman@dong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