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支配人生的人更长寿

Posted February. 25, 2006 03:05   

한국어

每个人都希望能健康长寿。所以才努力运动,改变饮食习惯。但有一个因素比这些更能左右我们的健康和寿命。

比如,五室三卫的住宅比四室两卫的住宅更有利于健康?获得硕士学位的人比获得学士学位的人更长寿?社长比部长无病长寿的可能性更高?

从美国华盛顿特区(DC)中心东南方向乘地铁到马里兰州蒙哥马利县。电车每行驶1.6公里,人民的寿命就增加一年半。据悉,在华盛顿市中心生活的富裕的白人比生活在另一边的黑人能多活20年。在这短短几公里的空间内竟然发生这么鲜明的对比。

根据家庭平均收入水平,从1972年到1991年的20年间,对8500名美国男女调查了死亡危险率。而得出的结果让人震惊。排名垫底的收入阶层第五等级的死亡危险率比最高等级一等级整整高出4倍。

根据财富的多寡,“健康波普”形成了两极化。所以有这样的笑话。“贫困让你出境悲惨是坏消息,但你不用长时间受折磨是好消息。”

那么,这一切都与钱有关?在同一调查中根据教育水平调查死亡危险率时,得出的结果一样。教育水平越低,死亡危险率就越高。对职业群体的分类也出现了同样的结果。公司环境越好,死亡危险率就越低。

1976年作者在伦敦大学担任公众保健学教授时,曾发表了英国公务员的疾病感染率根据职位的高低发生变化的调查结果。在过去的30年,作者巡回世界各国,对健康的社会不平等因素进行了研究。并得出了这样的结论。“社会地位越高的人,就越健康。不仅金钱和权力不公平的分配,就连健康和寿命也一样。这就是所谓的‘地位综合症status syndrome’。”

社会地位不单意味着物质资源的丰富,而且还可以衡量对人生有多大的支配力,是否具有介入并参与社会的机会。

印度喀拉拉邦的收入水平不到全国平均值。但对贫困最敏感的指标—婴儿死亡率却最低。平均寿命也比其他州更长。原因是什么?

在民主选拔的社会主义政党统治的喀拉拉邦,女性的教育水平非常高。在这里女性受尊重。对女性投资的社会是宽容的社会。教育优惠就是其象征性的指标。社会的支援和关心提高了人们的健康。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马蒂亚•森将此称为“支持创造的效果”。

所有社会都有阶级,存在着健康的不平等。这些看起来似乎在所难免。但健康的不平等不属于生物学属性。也不是社会固定的特性。如果我们能改变对社会相互关系的思维,继而向社会所有阶层扩大“机会”,两者间的不平等差距完全可以弥补。

“在泰坦尼克号沉没时,乘客的命运根据身份发生了截然不同的变化。几乎没有救生艇的三等舱的乘客死亡人数最多。如果说社会地位低的人溺死的危险大有失稳妥,那么他们处于容易患脑中风、肺癌、神经病以及自杀、暴力等恶劣环境的现实更不妥当。”

从这一点看,可以说“地位综合症”是文明社会的一个污点。

本书原名为《The Status Syndrome》(2004年)。



李奇雨 keywoo@dong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