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社论] 总统的“时代精神”与民心相距甚远

[社论] 总统的“时代精神”与民心相距甚远

Posted October. 18, 2005 06:51   

한국어

卢武铉总统在2002年大选中获胜后说:“我当选不是因为我长得好,而是因为我读懂了时代精神。”卢武铉总统口中说的“时代精神”就是指“脱离权威,脱离权力”,而“放弃对权力机关的控制”是现政府引以自豪的“治国功绩”。

总统民政首席秘书文在寅昨天主张:“检察机关也应遵从时代精神。”试图将阻止拘留姜祯求教授的法务部长官千正培行使指挥权合理化。但此次事态相当于青瓦台、执政党以及法务部长官等“更大的权力”压制检察总长这一“底层权力”。因为,检察机关拘留姜祯求教授的方针不可能是“滥用权力”。

虽然不能代表所有舆论,但保持中立的门户网站进行的舆论调查结果显示,70%的网民反对千正培行使指挥权。据韩国社会舆论研究所(KSOI)最近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就拘留姜祯求问题,46%的被调查者赞成拘留,37%的被调查者反对拘留。那么,我们只能把文在寅说的时代精神理解为卢武铉总统和政权核心集团的“取向”。试问,卢武铉总统强调的“脱离权力的时代精神”是否已转变成“控制的时代精神。”

卢武铉总统在2003年就任后不久,就“情投意合人事”争议表示:“(人事)取向是时代价值观,因此将继续保持。”对此,梨花女子大学教授赵己淑通过报纸评论批评说:“很难认同。”卢武铉总统和执政圈还把自己的取向放在第一位,强行推进了反对舆论高达60∼70%的大联政提案和废除《国家保安法》问题。结果,白白消耗了国力。

包括检察总长在内的检察长级以上的检察机关干部都由总统亲自任命,因此,迫切需要保障检察机关摆脱政权私家兵的作用,在政治上保持中立。相比之下,政权对检察机关的控制是次要的事情。这也是为什么检察机关的改革不能成为“驯服检察机关”的手段的原因。

大韩民国的进路在于超越经历工业化和民主化累积的矛盾和对立,实现先进化。这就是时代精神。而利用“分帮结派”的方式,助长观念矛盾,与国民选择的方向背道而行的取向不可能是时代精神。总统的支持率降至20%也与违背民意的“取向专政”不无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