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窃听与防窃听技术是“双刃剑”

Posted August. 11, 2005 03:05   

한국어

#事例1

韩国通信保安(株)公司完全利用国内技术,于2001年开发出了“有线、无线激光窃听探测信号传送装置”(型号R5000)。只要窃听装置在一定区域内启动,该装置就会向保安企业管制中心发出信号,通知窃听事实。这是一款最新防窃听系统。韩国通信保安公司去年年初,向澳大利亚一家保安企业出售了该装置。但发生了意想不到的问题。当时,澳大利亚情报机关接到了国际恐怖组织“基地组织”成员潜入澳大利亚的情报。澳大利亚政府以“如果基地组织掌握‘R5000’,就不能进行监听,会妨碍调查恐怖组织成员”为由,禁止进口该装置。目前,韩国通信保安公司以澳大利亚政府为对象提起诉讼,要求取消禁止进口措施。

#事例2

权某(41岁)等3人于今年5月在首尔阳川区一个公寓园区前的写字楼租了间办公室,设置了1台价值400万韩元的高性能广带域信号接收器。他们利用广带域信号接收器窃听了半径在500米以内的家庭无线电话,并得知2名主妇有外遇的事实后,向她们勒索了6500万韩元。最近,他们被警方逮捕。广带域信号接收器通过探测通信装备的频率进行窃听。广带域信号接收器还广泛用于寻找窃听装置。一家监听探测企业有关人士表示:“如果探测到除允许的频率以外的其他频率,就表示附近很有可能设置了窃听装置。利用广带域信号接收器很容易找出该频率。”

可见防窃听技术和窃听技术是“双刃剑”。如果防窃听技术被泄露给恐怖组织和国家颠覆势力等“公共敌人”,情报、调查机关的合法监听活动将丧失作用。

2003年2月,Pantech&Curitel公司公布,开发出了保护通信内容的手机——“秘话手机”。但没有推出市场。因为,国家情报院施压说:“妨碍合法监听的技术有问题。”

而且不能排除防窃听技术被恶意利用为窃听技术的可能性。

据专利厅表示,有关窃听装置探测技术的国内专利及申请的实用新方案共有96项。其中,查找频率和鉴别语音接收信号的技术完全可以转化为窃听技术。

因此,信息通讯部从去年7月开始对监听设备探测业界实行了登记制。目前,在国内登记的监听探测企业共有13家。信息通讯部下属的中央电波管理所随时访问这些企业,检查运营设备和职员是否携带资格证书。

一家监听探测企业有关人士表示不满说:“由于要向政府详细报告活动情况和研究内容,企业活动受到萎缩。”

对此,韩国电子通信研究院附设的国家保安技术研究所室长李钟泰表示:“由于不能排除防窃听技术被反利用或妨碍合法监听活动的可能性,为了国家安全,只能对相关企业进行管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