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受母亲的影响,莎士比亚性格随和稳重

Posted November. 28, 2003 23:36   

한국어

《莎士比亚生平》

帕克·侯奴恩著,金贞焕译

644页,28000韩元,Book folio出版社

文豪威廉·莎士比亚(1564~1616)

本书是描述大文豪威廉·莎士比亚的传记。编写此书的是英国利兹大学英语学院名誉教授,他基于对莎士比亚的基础文献,通过10多年的悉心研究,终于推出了此书。作者严格筛选了对莎士比亚的传闻及故事,采用年鉴学派的“整体性观点”编写了莎士比亚的生平迭事。

文中可见作者对都铎王朝时期的社会景象、剧院和剧团的兴亡盛衰、莎士比亚的家人及周围人物进行了生动的描写。特别是,作者详细描写了莎士比亚在英格兰中部艾冯河畔斯特拉特福小镇的成长过程。

莎士比亚出生于1564年,时值黑死病夺去伦敦五分之一人口性命的困苦时期。莎士比亚的父亲约翰是个小商人,母亲梅丽是颇有学识的妇女。由于当时的黑死病疫情极其严重,梅丽对儿子的照顾可谓是无微不至的。

后人认为,莎士比亚之所以克服了善变的顽固劣性,进而在尤如“马蜂窝”般随时可能出现麻烦的剧场积累经验,而且在他笔下的人物都能冷静地处理情感问题,从这一点看,莎士比亚在成长初期分明是受到了来自母亲的良好教育。

莎士比亚的父亲身为白手起家的暴发户,对身份的追求是异常执著的。从这一背景看,莎士比亚的礼仪观念值得我们关注。莎士比亚一生看重礼仪,在他的戏剧作品中,悲剧性的国王和附炎趋势者及恋人们往往都在做出不符合身份的言行之中遭遇人生的失败。在莎士比亚的作品中,《哈姆雷特》描述的是丧失礼仪和平等、稳重的社会。在戏剧《皆大欢喜》中,莎士比亚写道:“儿童居然举手殴打保姆,真是颠倒的世界,所有礼仪都消失不见了。”

在这世界上,只要有父亲的孩子必然会受到来自父亲的影响。莎士比亚也不例外。他的父亲是从事手套生意的商人,因而在他的作品中,出现了不少“手套对白”。在《温莎的风流娘们》中,斯兰德“拿着手套”对天发誓,而罗密欧向站在高处阳台上的朱丽叶高喊道:“噢,如果我是你手上的手套该多好!”

莎士比亚在18岁时与大自己8岁的安妮·海西威结婚,并生下了长女苏姗妮,2年后又生下了双胞胎兄妹——长子哈姆内特和次女尤迪斯。

为了生计,莎士比亚起初到伦敦的一家剧团打杂。到1590年,适逢伊丽莎白一世掌权,国运昌盛,因而人们对文艺方面的需求也逐渐多了起来。但1592年肆虐的黑死病导致许多剧场被废弃,而伦敦的所有剧团全部被改编。这一切对新进剧作家莎士比亚来说,意味的是大展拳脚的机会。

从那时起,莎士比亚正式步入文坛,并在之后的20多年间作为剧作家兼剧团共同经营人,名扬国内外。有时,莎士比亚还亲自出演剧中人物上台演出。在紧凑的日程安排中,他必须挤出时间写作,从而成为了一个“从来没有闲暇时间”的人。偶尔演员们请他赴宴,他总是以“不舒服”为由推拖,以此回避了“红灯区”的放荡生活。从这一点看,莎士比亚还是一个生活严谨的作家。

此外,本书中令人感兴趣的内容还有,在莎士比亚买新房子的时候发生的家庭灭门案件促使他写出了《哈姆雷特》,而在他的女儿苏姗妮结婚之际,莎士比亚通过《泰尔亲王配力克里斯》第5幕,表达了令人感动的父女之爱。

本书原名《Shakespeare: A Life》(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8)



lycho@dong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