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观点]相对剥夺感

Posted September. 28, 2003 23:11   

한국어

何谓相对性剥夺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对美军的晋级和士气的关系进行的研究论文中,笔者曾读过很有意思的内容。当时空军士兵的平均晋级率为47%,远远高于宪兵队24%的晋级率。但是空军士兵认为,自己的晋级可能性与宪兵相比明显不如,因此,抱有不满。这意味着无论客观情况如何,随着对自己的条件得到改善,对它的期待也将变得更大,当期待得不到实现时,便往往与周围的其他人相比,并产生一种剥夺感。这就是“相对性剥夺感(relative deprivation)”的问题。

△一本书名为《美国军人(The American Soldier)》的出版已久的书中提到,如果在4名希望晋级的人中只有1名晋级,而多数被淘汰,则反而不会产生不满情绪,但是几乎占半数的人晋级而自己被排除在外的事实难以接受。这反映了最终因相对性剥夺感产生越来越大的不满的普通人的心理。相对性剥夺感理论经常被作为说明著有有关法国革命名著的托克维尔曾指出过的“越是取得高发展的地区,民众的不满情绪越高”的“托克维尔奇说”的论据。

△相对性剥夺感不考虑客观情况的好转,这是一种相对性的感觉,因此,无法说总是正确。在我们的社会中,如果一个从年龄、地区或身份看都算得上得享福的人以自己的过去或周围的人为标准,随意表露因相对性剥夺感产生的不满,则本身就丧失了说服力。面对曾为同志的人变为敌人,支持者转变为积极的批评者的政界的各种形态,大多数国民更倾向于认为这是期待和结果背离而产生的相对性剥夺感的问题,而非政治理念的差距造成的结果,也是出于相同的道理。

△但是如果面对的是治理民心,使国政运营更上一层楼的课题,则应另当别论。也许有必要意识到大部分人会持有这样的想法:如果说减少矛盾是政治的一个重要方面,则即使存在着相对性剥夺感,至少为了不影响国政运营,需要偶尔通电话或见面,以此消除对相对性剥夺感产生的不满情绪,这才是不亚于“情投意合”政治的利国利民的选择。

客串评论员 郑成震(音译)•国民大学校长•法学sjchung@kookmin.ac.kr

评论员 金顺德 yuri@dong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