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国营企业在内的政府旗下机关的经营不当与非效率性的幕后几乎无一例外地存在着“降落伞式人事变动”。算不上专门技术人员的人掌握高层权力的同时,导致了劳资纠纷与经营衰退,而这终究给国民经济带来损失,这就是事实。
如果青瓦台决定革新这些国营企业的人事体制是出于将这种错误的人事弊端纠正的意图,就值得支持。
然而,是政府与国营企业方面一些人却认为,青瓦台的人事体制纠正意图颇有对大选时有功劳的政治人士实施“论功行赏”之嫌,并对此表示担忧。实际上,民主党已向青瓦台要求将党内数百名人士安排到国营企业,而且政权势力周边也不乏对国营企业干部之位“望眼欲穿”之辈。
卢武铉总统的“只要总统推荐任命,就无条件地说是降落伞人事调整,也有失稳妥。”的发言也容易导致误解。虽然在原则上讲并非错误发言,但国企游人开始提出“这是旨在合理化降落伞人事变动的发言。”
以去年末为准,拥有20多万人干部职工且年均预算超过100万亿韩元的国企在我国经济所占的份量绝非普通企业相比拟。因此,对国企干部要求有高人一等的经营能力。如果这一位置被政治界的非专家人士所掌管,就根本无法期待通过业务专业化的国企体制改革和竞争力的提高。
因此,此次新引入的国企人事调整体系应彻底杜绝政治风气,如有必要还应成为全面验证专业人士的经营能力、专业性、改革性等方面的资质。即使引入国民推荐或总经理推荐委员会的推荐、招募等任何方式,如果选出手段仅局限于权力当局的“点将”就毫无实施意义可言。在KBS总经理提名过程中,饱受困扰的KBS理事长池明观“总统不选多路人才,却仅在周围寻找合适人员,这是问题”的发言同样适用于国企的人事变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