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对伊战争三个不同的声音

Posted February. 05, 2003 22:26   

한국어

正值美国对伊开战日期迫近之说成为话题之际,英国《卫报》于4日采访了伊拉克的逃亡宗教领袖萨伊德·穆罕默德·莫斯尔米克,既是语言学家,又是反战运动家的麻省理工大学(MIT)教授诺姆·乔姆斯基以及一直以来反对对伊拉克采取经济制裁的前任联合国伊拉克人道主义事务协调官汉斯·冯·施逢内克。他们围绕伊拉克说出了各自不同的看法,“立即驱逐侯赛因。”(莫斯尔米克)“粉碎瞄准石油和伊朗的美国的阴谋。”(乔姆斯基)“支援伊拉克国民。”(施逢内克)以下为采访简要内容。

△我们梦想拥有民主的伊拉克(莫斯尔米克):作为伊斯兰圣教徒讲授阿拉伯语的我,以吸引过多的学生为由,被指定为颠覆国家的罪犯。14~15岁的6名学生和我的弟弟,侄子等人被突然闯入的政府军夺走了生命。包括父亲在内的8名家人关进监狱后,至今生死不明。

我们希望拥有自由民主的伊拉克。所有伊拉克人已被萨达姆·候赛因总统和持续不断的杀人而筋疲力尽。

我的朋友们因已无法再忍受候赛因体制,都只等着西方国家攻打伊拉克。被政府军抓走后失踪的伊拉克人就达50万人。西方的反战运动家们并不彻底了解伊拉克的实情和候赛因总统的危险性。

如果了解伊拉克的真实情况,则他们也将支持驱逐候赛因总统的要求。

△自发生“9.11”恐怖事件后,开始的美国的宣传战(乔姆斯基):虽然反战舆论逐步扩散至全世界,但美国却与此截然相反。这是因为自发生“9.11”恐怖事件后,“候赛因总统是危险人物,如果对他不进行防御,则我们反而会遭殃。”等宣传误导了国人。

美国准备攻打伊拉克的理由是因为只要掌握伊拉克就可以支配世界主要能源。美国的鹰派希望尽快结束战争,并成立新政府,之后挂出“民主政府”的幌子,同时建立庞大的美军基地以有效地控制石油。但树立仅仅是一个幌子的民主主义,也并非易事。这是因为达伊拉克人口60%的什叶派将是最大的阻力。更何况他们很有可能希望与伊朗的什叶派重新结合在一起。这是美国的最终目标。伊拉克之后就是伊朗。

△强者之间的战争,只有国民饱受痛苦(施逢内克):伊拉克的状况正在日益恶化。国民因失业而受着煎熬,而遭破坏的教育制度,得到改善的可能性较小。因持续的经济制裁而荒废的伊拉克,若要恢复正常,即使不发生战争,也需要很长一段时间。

伊拉克是以城市为中心的国家。所以如果展开以高性能武器和大规模空袭为主的巷战,则将导致难以数计的伊拉克百姓死亡。

虽然美国和英国宣称攻击目标只是军人,但找出与百姓混居在一起的军人进行攻击是不可能的。访问伊拉克的人从伊拉克国民身上感受到的是日益加深的绝望和恐惧。由于日益临近的战争威胁心理恐慌已达到极限。他们似乎已失去了求生的希望。但是战争这一更为严重的悲剧正等着他们。必须尽快找出阻止这一悲剧的和平解决的方法。



郭珉英 havefun@dong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