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第3章 日俄战争与朝鲜的殖民地化(下)

Posted September. 18, 2007 12:34   

한국어

日本军队随着铁路开进朝鲜

一踏上宽阔的站台,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距首尔56公里、距平壤205公里”的向导标识牌。

这里是毗邻南北朝鲜停战军事分界线的都罗山车站。在连接与中国国境接壤的北朝鲜新义州和韩国首都首尔的京义线上,是韩国方面最北端的车站。位于韩国军方限制民间人士出入的地区,每天驶来此地的列车仅有三趟。在这里,不出示身份证明、不接受宪兵的随身物品检查,就不能乘车。

周边一带直到几年前还布满了地雷。2000年举行首次南北首脑会谈以后,决定部分修复在朝鲜战争中遭到破坏的京义线,这座车站也在5年前新装落成。今年5月进行了跨越停战军事分界线的试运行,在时隔56年后列车又得以往来于南北之间。向北延伸的铁路,成为显示民族和解的新舞台。

尽管因洪水泛滥而使南北首脑会谈延期至10月初,但当初韩国的卢武铉总统曾预定于8月28日,通过与这条京义线铁路并行而建的公路前往平壤访问。传达了一种向世间炫耀南北交流成果的心情。

那么,我为什么要来到这里呢?

在调查日本从什么时候、又是怎样地将朝鲜半岛作为殖民地进行统治的过程中,我了解到铁路似乎与此有着很深的关系。据说京义线在其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殖民地统治的阴影与南北隔离、及至和解。作为追溯统治开端之旅的起点,我想亲眼见识这一历史交织的标志之地。

加强统治的工具

纷争的火种

在首尔,我拜访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和韩国铁路》一书的作者、首尔市立大学的郑在贞教授。

建了铁路,不是变得更方便了吗?我刚抛出了这样单纯的提问,郑教授即以极其严峻的表情,答道:

“如果从韩国的角度来看,是日本军队随着铁路开进了朝鲜,开始了掠夺和压迫的时代。日本将朝鲜半岛视为军事上的生命线,作为统治半岛的工具而铺设了铁路。并且,日俄战争亦是围绕铁路而进行的战争。”

郑教授接着进行了如下的解释。

对列强诸国而言,能够大量地运送军队及物资的铁路,是扩大统治区域的重要手段。围绕着中国东北部和朝鲜半岛北部的铁路发生争端的是日本和俄国,在谈判无法解决问题后,成为导致战争的原因之一。

确实,在日清战争(甲午中日战争)之后,俄国从清朝政府那里得到了横贯中国东北部至海参崴附近的东清铁路和从哈尔滨到旅顺的南满州支线的修建权等,极力扩大自身的铁路网建设。

日本也为了得到连接首尔和半岛南端釜山的京釜线与京义线而不遗余力。因为有了这两条铁路就使纵贯半岛成为可能。京釜线修建权是在日清战争后获得的,于1901年动工建设。在同俄国的关系趋于紧张后,更加快了工程的进度。而京义线,大韩帝国政府决定靠朝鲜民族自己的双手自力更生进行建设,但因资金不足迟迟不见进展。

从当时的公文中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日本政府的意图。例如,1902年由小村寿太郎外相提交给桂太郎首相,后由内阁会议决定的文件中就有着这样的描述:

“若京义铁路由我修建并使之与京釜线相连,则贯通韩国的干线铁路将完全为帝国所有,此如同将韩国置于我势力范围之内。”

第二年,在讨论同俄国的谈判方针的内阁会议上,决定迫使俄国承诺“今后韩国铁路在向满州南部扩展”时,俄国不得加以阻挠。即,要从朝鲜半岛进一步向中国东北部延长铁路线,意图进一步扩大势力范围。

1904年2月,日俄战争爆发了。

开战前,大韩帝国为了不卷入纷争,宣布保持“中立”。但是,日本完全无视这一点,在向俄国宣战前两天,即派先遣队从仁川登陆,加上后续部队共有一万余兵力集结至首都。在可以称之为被占领的情况下,开战大约两个星期后缔结了《日韩议定书》,迫使韩国承诺,日本“可以临机征用军事战略上认为需要的地方。”直白地说就是,如果日军认为“需要这块土地”,那就自然地可以成为日军的地盘了。

至于已成悬案的京义线,日本向大韩帝国通告说,将作为“军用铁路”进行建设。铁路大队随即投入了工程建设。

殖民地统治的开端

始于日俄战争

为探访铁路和殖民地统治的历史交织之地,我来到了首尔市内的龙山区。

这个区的龙山车站东侧一带,在韩国地图上是一片空白。因为那里存在着庞大的驻韩国美军基地。沿道路绵延着铁丝网、混凝土墙和砖墙。

日俄战争中,日军征用了这一带的土地,构筑了军事设施。从那时算起已经过去了100年,民众却仍然不能自由出入这里。

日军为什么会选中了龙山呢?

在首尔大学,金白永研究员边摊开一张旧地图边向我进行讲解。相当于该地区大门的龙山车站,当时是半岛铁路的枢纽,京义线等均从这里延伸出去。这里也是可以窥视王宫的位置所在。

“在既能够威慑国王、又容易利用铁路向半岛各地转移的地方,日军构建了庞大的军事据点。”

另一条重要的铁路线路京釜线,于1905年1月完成,这一年,连接日本下关(马关)的渡轮也开始航行。转年4月,京义线也全线开通。

在穿插着日俄战争的短短数年内,建成了贯穿半岛南北并逼近中国东北部,长达约950公里的干线铁路。如按今天日本的新干线换算,相当于东京站至新岩国站(山口县)附近的距离。以往是通过陆路用马匹等运输武器及粮食,铁路的建成实现了大量运输能够到达大陆入口处。

还不仅仅是建成了运送军队和物资的大动脉。日军还以向前线运送物资及保卫铁路沿线为由,编制了驻军,并从大韩帝国手中夺取了首都的警察权。

与俄国的战争结束后,日本的军队不仅没有撤退,相反却有两个师团规模、大约三万人的陆军部队按兵不动。进而又以大邱、釜山等沿线为中心,不断征用了大片土地,建成军事据点。

在首尔的办事处拜见的“亲日反民族行为真相调查委员会”的徐民教专职委员说,“随着日俄战争的爆发,韩国事实上落入日军之手,被强行殖民地化。”为此,委员会将作为调查对象的“日帝强占”(日本推行的殖民地统治)期间,也划定为从1904年2月日俄战争开战起,到1945年8月解放为止。

即在韩国认定的殖民地统治的开始,不是1910年合并条约的签订,而是从日俄战争算起。

受苦役的农民

成为抵抗运动的力量

在朝鲜民众的心目中,又是怎样看待铁路建设的呢?

7月初,我参观了因日本历史教科书问题而于20年前建成的韩国独立纪念馆(天安市)。广场上立着端枪的日本兵和绑在柱子上被处以死刑的民众真人大小的塑像。解说牌上的文字显示,作为到8月底的纪念展览,“再现了因破坏日本帝国主义为侵略韩国而修建的铁路,于1904年殉国的爱国志士就义时的情景。”日俄战争进行中,在首都的京义线附近被公开枪杀的三个人,如今被誉为抵抗日本殖民地化的“义兵”,记录行刑场面的照片还被收录在韩国的历史教科书中。

铁路,不仅仅从民众手中夺走了耕地。日本军人及工程承包商主要是负责监工,现场严酷的体力劳动,是由被强迫地集结而来的农民们去承担。这样的做法必然招致民众的反抗和仇恨,也成为抵抗日本统治的“义兵斗争”的攻击对象。饱尝了苦头的日军发出军令,对破坏铁路的人及其包庇者一律处以“死刑”,并实际执行了。

京釜线经过的首尔郊外的安养市。在俯瞰城市街道的小山岗上树立的石碑上,发现刻有“伊藤博文”的字样。据碑文记载,1905年11月,当地人士元泰祐在得知伊藤将乘坐京釜线列车途经安养的消息后,以石块击打车辆并使伊藤负伤。石碑就是为了将受到严刑拷打后被投入监狱、默默度过余生的“志士”的伟大壮举传给后世,由当地居民于15年前建立的。

原首相伊藤是为了强迫大韩帝国签订第二次日韩协约(乙巳条约),夺取其外交大权并使其成为保护国,作为特使而来。

就是这位伊藤被安重根刺杀10个月后的1910年8月22日,召开了大韩帝国最后的御前会议,批准了缔结合并条约。在如今已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王宫“昌德宫”的一隅,有那次会议的遗址,解说牌上写着“决定韩日合并的悲剧之地”。

1911年,将朝鲜半岛和中国大陆隔开的鸭绿江的架桥工程完工了,铁轨将釜山到中国东北部连接了起来。日本开始极力推进大陆侵略。 (中野晃)

下一章,将推出“辛亥革命和民众运动”专题。

【关键词】亲日反民族行为真相调查委员会

在推行重新审视过去政策的卢武铉政权之下,为调查与日本殖民地统治进行过合作的人及其行为,根据特别法令于2005年5月成立。委员由学者及律师等11人组成。还配有调查人员。任期为4年,也可以延长。在这一委员会之外,还设有“亲日反民族行为者财产调查委员会”,对其作为“对日帝合作的报酬”而获得的财产进行调查,从其子孙手中没收并收归国库。

殖民地

原指某一民族或国民的一部分移居到另一块土地,在那里建设起新的城市或居住区,但在15世纪“发现新大陆”后,也开始指在本国以外的地方并对其实行统治的区域。19世纪后半叶以后,欧美列强为获得原材料、并作为销售本国产品的市场,开始在远离本国的亚洲、非洲、太平洋地区展开获取殖民地的竞争。但是,象日本这样,对自古以来就有交往的邻国进行殖民地统治的例子非常罕见。

【图片说明】

京义线韩国一侧最北端的车站、都罗山。5年前刚刚落成的新车站=于韩国•坡州市

再现日军枪杀破坏铁路的朝鲜人情景的展览。韩国的儿童在专心致志地观看=于韩国•天安市的独立纪念馆

竹岛(独岛)问题 关系民族的尊严

尽管只是露出日本海(韩国称东海)的只有岩石的孤岛,但围绕其主权日韩严重对立。这里也有日本进行殖民地统治这一历史问题留下的浓重阴影。

日本战败后的1946年,在联合国军总司令部(GHQ)的备忘录中,在停止日本行政权的区域内包含了竹岛。可是,在1951年签署的旧金山对日和平条约里,竹岛并没有被明确记载在日本放弃的岛屿中。

可能正因为此,在1952年该和约生效前,韩国的第一任总统李承晚在公海上划了一条“李承晚领海线”(韩国称之为“和平线”),将竹岛纳入韩国版图。

从那时开始的日韩邦交正常化谈判中,竹岛问题成为最大的难关之一,结果还是将其搁置起来建立了邦交。

关于竹岛问题,日本倾向于是主权之争,而在韩国,则是关系到民族尊严的历史问题。

起因是,表明将竹岛编入岛根县的1905年内阁会议决定和岛根县告示。其时正值日俄战争酣战之际,是年日本剥夺了韩国的外交大权并将其划为保护国,正朝着5年后的合并极力推进。

为此韩国将竹岛列为“掠夺受害第1号”。2005年,岛根县议会借“编入100周年”之机通过了“竹岛日”条例,对此,韩国方面反应激烈亦缘于此。

(小菅幸一)

记忆的形成

你知道明成皇后吗?

【引言】

在韩国一提起明成皇后,无人不晓。近年在中国也被人们所了解。那么,在日本如何呢?不妨在此讲述一下被日本政府有关人员杀害的朝鲜王妃。

【正文】

脱离殖民地史观来描叙

被杀害的王妃是明成皇后。对于日本人来说,叫闵妃大概更容易熟悉。关于她的事件也成了日俄战争的序幕。

日清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后,俄国担心日本入侵中国,便开始接近朝鲜。此时,朝鲜方面是反日派闵妃掌权。1895年10月,以三浦梧楼公使为主谋的乱军闯入王宫,弑杀了他们的眼中钉闵妃。明成皇后是在其死后追谥的称号。

然而,闵妃对公公大院君和丈夫高宗国王置之不理,独掌大权,这在儒教观念根深蒂固的韩国,不为人们所接受。

在该事件发生100年后的1995年,韩国上演了推翻原来形象的国产音乐剧《明成皇后》。

策划制作这部音乐剧的导演尹浩镇说:“(近年)从各种外国史料记载的闵妃形象充满了国际感,描绘了一个对朝鲜未来怀有坚定理想的形象”。

演出引起轰动效应。今年3月,观看《明成皇后》这部音乐剧的观众首次突破百万。尹先生自豪地认为:“这部作品是国内将其称呼由闵妃改为尊称明成皇后的契机”。

受音乐剧的影响,韩国广播公司(KBS)从2001年至2002年播放了电视剧《明成皇后》。深受欢迎的女演员李美妍扮演了聪颖好学的皇后,大获成功。一说起明成皇后,许多人就会想起她。

KBS的制片人尹昌范说:“过去明成皇后的形象是日本制造出来的。现在我们的最大目的是描绘出脱离这种殖民地史观的明成皇后的形象”。此剧赶着日韩共同举办世界杯足球赛期间播出。“期待两国进一步合作,创造重新思考决不能忘记的历史的契机。”

为什么会出现重新评价明成皇后的动向呢?

韩国明知大学洪顺敏副教授(韩国史)认为:“历史学界提高了对近代史研究的关注,对认识女性在历史中作用的外部氛围也产生了影响”。“但是也不可否认存在对历史研究尚不充分的情况下,通过艺术作品过度美化的一面”。

通过电视剧也渗透入中国

关于明成皇后的音乐剧、电视剧也推向了国外。特别是风靡亚洲的“韩流”热的加温,在台湾、中国也非常叫座。

驹泽大学的专职讲师高媛(媒体研究)说:“在中国一般人也不了解闵妃,开始时不知道明成皇后何许人也?”结果像“冬天的鸣奏曲”在日本引起巨大反响一样,明成皇后的名字一下子深入到中国。

“在近代历史中,中国和韩国在对日本的问题上有许多共同点。同时描写女性人生的题材也受到许多女性的支持”。

另一方面,据说当时在围绕描写清朝的问题上也曾引起过争论。

那么,同为事件的当事国日本如何呢?

大妻女子大学专职讲师内藤千珠子(近代日本语文学)在其著述《帝国与暗杀》中说明了明成皇后被当时的日本报纸宣传成负面形象的情况。

“那以后,对明成皇后的印象被无限淡化到了近乎于零的地步。在日韩的历史中存在着对周知的事实视而不见的倾向,明成皇后就是这种象征的存在”。

韩国的影视娱乐现在日本仍然有市场。但是,关于明成皇后的电视剧、音乐剧却没有要在日本播放、演出的迹象。

“在韩国谁都知道的事件,在加害国的日本却不被知晓”。作家角田房子在震惊之余写出了纪实文学《暗杀闵妃》。她在回顾近20年前出版该书的情景时说:“虽然有一定的思想准备,但受到的攻击还是比预料的多”。但是,《暗杀闵妃》引起了巨大反响,对日本编写的历史教科书也产生了影响。

“我没想到会发展到这种程度。也许别人认为微乎其微,而对我来说则是巨大的一步”。

(樱井泉、西正之)

* 标题旁的肖像画为明成皇后娘家所藏。

[关键词]杀害闵妃事件(乙未事变)

面对掌握朝鲜王朝实权、采取排日亲俄政策的闵妃,日本公使三浦梧楼阴谋策划扶持闵妃政敌大院君,建立亲日政权。1895年10月8日拂晓,由日军守备队和警察组成的一伙人袭击了王宫景福宫,弑杀了闵妃。虽然建立了亲日政权,但被当时身处宫中的美国人、俄国人目击了部分过程,从而遭到国际上的谴责。日本政府将三浦等有关人员召回国审判,后以证据不足为由免于起诉,将其释放。亲日政权在民众反日义军的斗争中被推翻,1896年亲俄派内阁诞生。

[图片说明]

在《明成皇后》电视剧中,深受欢迎的女演员李美妍扮演了皇后

观众突破百万的音乐剧《明成皇后》

日本海海战与“三笠”纪念舰 参观战胜之标志游客年达十万

一听说日俄战争,在许多日本人的脑海中肯定浮现出日本海海战。日本把发生海战的5月27日定为“海军纪念日”,把陆军占领奉天(现中国沈阳)的3月10日定为“陆军纪念日”,作为战胜的记忆持续到昭和战败。

在海战中,联合舰队司令东乡平八郎乘坐的旗舰“三笠号”现已被复原,作为纪念保存在神奈川县横须贺市海边公园。舰首朝向皇宫的方向。据管理纪念舰的“三笠保存会”统计,在2005年“日本海海战100周年”之际,访问“三笠号”的游客连续两年超过了十万。主要特征是携带家属和学生的人数在增加。

原海上自卫官高桥诚一宣传股长说:“希望让孩子们了解到先辈们是怎样通过努力保卫了日本的安全和独立”。

今年5月27日,举行了“纪念日本海海战典礼”。来宾海上自卫队横须贺地方总监荒川尧一在致辞中说:“日本海海战是将日本和亚洲从俄国的统治中拯救出来、向大航海时代西方称霸世界的历史给予了一击”。

谈到日俄战争,司马辽太郎的代表作《坂上云朵》也成为重要舞台。司马在《坂上云朵》的后记中这样写道:

“将胜利绝对化,信仰日军的神秘的强大,由此造成了民族性的痴呆化。以日俄战争为界,日本人的国民理性大大倒退,步入了狂躁的昭和时期”。

日本NHK电视台将《坂上云朵》拍成了电视剧,将从2009年开始播放3年。

(中野晃)

[图片说明]

1968年,昭和天皇和皇后参观 “三笠”纪念舰

陈凯歌电影导演谈“我选出的10件大事”

日本的飞速现代化 对我是个谜

欧美列强为了组建世界性的市场,发动了鸦片战争,选中了亚洲最大市场的中国。当时的中国还沉浸在是华夷秩序中,把外国看作夷狄。列强入侵时,没有任何防备。鸦片战争留给中国人的不仅是耻辱,也引发了对失败原因的思考。

作为海洋国家的日本,国土没有受到侵犯,但是柏利来航却造成了相当大的冲击。加之鸦片战争的影响,日本认识到改革内政、对外开放和西洋化的必要。如果没有明治维新的话,日本可能就灭亡了。对我来说,别的国家需要200~300年才能完成的变化,日本在柏利来航后的30年就发生了,是一个谜。

明治统一国家的形成,这件事情的意义是东北亚首次出现了近代国家。当清朝还在争论“中体西用”等时,日本已经迅速完成了近代化立国的进程。这里有文化的原因吧。我一直不理解出现这样强烈巨变的原因,对我来说是个谜。我觉得日本民族的特点是,从失败中汲取教训。白村江之战(663年)后,向唐朝学习。柏利来航后则向西洋学习。二战的失败使日本意识到要向美国学习。

在中国这么大的国家进行的戊戌变法、康有为等人的立宪君主制尝试都失败了。在同一时代发生的中日两国的事情正好相反,很遗憾。

此后实现了富国强兵的日本开始向弱势的中国发动战争。中国有一句俗话,叫“身藏利器,必生杀心”。中日两国的战争是东北亚历史上1000年以来最悲惨的事情。这个事件打破了千年以来维护着的脆弱的力量平衡。

这场战争造成的直接结果是日本全境被美军占领。美国国会在19世纪50年代初通过了要把太平洋变成美国内湖的决议。但是这个计划是通过将近100年后的占领完成的。

从迄今发生的事情中可以得出很多教训。最重要的就是中国怎样对待外来的文化和影响。中国怎样判断自己的文明、历史和传统。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不断遭遇失败。这不仅是中国腐朽的传统文化造成的,也是中国没有能够跟上世界潮流。150年里,很大的历史悲情一代一代传下来。丧失了自信,听天由命。

中苏和日美同盟,表面上看是共产主义对自由主义的意识形态的对立,但是它的重大意义上在于亚洲国家不和西方结盟的话,自身难保。这到底是进步,还是退步?

我小的时候读的德国哲学上写道,“恶促进历史的进步。”包括我本人,在文革中经历了很多苦难,有很多烦恼。即使这样,文革在中国和东亚历史上仍然有积极意义。因为没有文革激烈的冲突,就没有后来的大变化。

改革开放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几百年都没有的实际利益。经济和精神两个层次的变化让中国人更自信。当然,中国根深蒂固的天朝思想也显露出来。不过,中国的发展还只是初级阶段。中国人的国民素质需要提高。

在不久的将来,还难以实现亚洲共同体,但是深埋在中日韩三国历史中的文化会有一个大喷发吧。我认为儒教文化圈有很大力量。

(采访人:田村宏嗣)

简历

陈凯歌 1952年生。文革中被下放,当过兵。84年的《黄土地》一举成名。目前正在拍摄京剧著名青衣《梅兰芳》。

“我选出的10件大事”

①鸦片战争

②柏利来航和日本的开国

③日本的倒幕和统一国家的形成

④戊戌变法及其失败

⑤中日战争

⑥美军占领日本

⑦中苏、日美分别结成同盟关系

⑧文化大革命

⑨邓小平的改革开放

⑩温家宝总理、安倍晋三首相的相互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