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快乐的捐款人生

Posted September. 09, 2006 06:15   

한국어

8日下午3时30分,在首尔大学人文学院大楼304室。

“让我有机会做一些能永远留下美名的事情,我反而非常感激。”

4年前因患喉囊癌而切除喉囊的新阳文化财团理事长郑晰圭(77岁)在新阳人文学术信息馆建立基金协定仪式上,听着代读者的感想,露出了微笑。

人文学院院长李泰镇(音)说:“30余年来,人文学院终于能够拥有一座新教学楼了。”并带着激动的表情赠送了感谢牌。

郑晰圭1952年毕业于首尔大学化工学院,他是首尔大学历史上捐款最多的个人捐款者。在首尔大学校友中,财产比郑晰圭多的大有人在,但是在学校捐款上,他是第一。

在与喉囊癌和胃癌进行斗争的同时,郑晰圭先后捐款30余次,把自己家产全部捐了出来,截止到7月末捐款总额超过了100亿韩元。

这次,作为人文大第二期新阳学术信息馆建设费用,他要捐助的金额为30亿韩元。

郑晰圭在1967年建立泰星橡胶化学公司后,截止到2001年出售为止,一直作为橡皮产品专门经营人工作,于1998年由建立了新阳文化财团。新阳是他的号。

郑晰圭全面开始捐款的契机是1999年访问美国哈弗大学时参观校友捐款建立的数十个图书馆。

郑晰圭说:“我认为学生切实需要一个图书馆,以在学问氛围浓厚的环境中查阅资料、学习,所以决定在化工学院建设图书馆。”

他的信念是“企业不是个人所有”,于2001年初毅然出售了自己开创的公司,建设了电子图书馆——新阳学术信息馆并捐赠给化工学院。

作为回报,首尔大学化工学院则在新阳学术信息馆的4楼为他设置了的办公室。

在学校内外,他以生活简朴闻名。

化工学院学长金道研(音)笑着说:“3年前,为了表示谢意,和每年拿500万韩元奖学金的中国大学院学生一起去拜访了郑晰圭,当时他说‘要答谢就给我买4000韩元刀切面吧’,所以我们就一起吃了刀切面。”

造船海洋工程系教授成宇制(音)说:“春天在中国料理店举行晚宴后,说剩下的东西太可惜,便用便当打包回家,这一举动我备受感动。”

郑皙圭每天上午都去办公室。

中午,他徒步走到附近宿舍食堂,花2500韩元购买他认为“世上最好吃的饭菜”。每年节日,他都会给那些不回家并在图书馆学习的地方学生分面包和牛奶,鼓励他们发奋学习。

郑皙圭笑着说:“每当看到在图书馆学习的学生,就会感到我的决定是对的,觉得很高兴。”

早在数十年前,他就对家人说只会为家人里留下最小限度的财产。

在去年选定为“值得骄傲的首尔巨人”后,在子女面前说:“给子女留下巨额遗产等于送毒药。”因而成为了人们的话题。

他的长子在3年前患小脑萎缩症,是一级残疾人。

尽管如此,但郑晰圭非但没有为家人留下财产,反而称“把钱用在研究疑难杂症诊疗方法上,让那些因疑难病而失去希望的患者得到治疗,远比留给家人更有意义。”并在5月,将10亿韩元的疑难病研究基金捐赠首尔大学医院。

首尔大学医院总长李长茂称:“郑晰圭先生捐赠的基金不仅给首尔大学医院带来感动,也给全国国民带来了感动。”并紧紧握住了他的手。

郑晰圭还计划,等将来处理房产,捐赠更多钱。

郑晰圭称:“光复后,在废墟中坚持上学校,并一直抱着用化工振兴韩国的抱负。每当听说最近的学生都远离理工科的时候,我都会感到心痛。”

另外,郑晰圭还称:“首尔大学的发展基金还不到哈佛大学的100分之1,如果社会不帮助大学,那么韩国的未来都会变得暗淡。”



張源宰 peacechaos@dong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