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KCC名誉总裁郑相永全力投入到硅事业中

Posted April. 27, 2006 03:10   

한국어

“既然是从硅砂开始起步的,当然也要以硅砂来结束了。”

KCC集团名誉总裁郑相永(70岁)最近前往位于京畿龙仁市的KCC中央研究所的次数变得频繁起来。

这是为了激励作为未来事业的着重点的硅相关的研究团。

记者来到中央研究所的25日,郑相永名誉总裁也来到了这里。他甚至表示:“这关系到KCC的未来。”对硅事业倾注着无比的热情。

总管硅事业的KCC中央研究所的常务李元镐耳语说:“您(郑相永)似乎把这个当作是人生最后的事业。”

○“硅会养活KCC”

郑相永是已故现代集团创始人郑周永最小的弟弟。

在现代家的创业第1代的6男2女中,只有汉拿集团名誉总裁郑仁永(86岁)、KCC名誉总裁郑相永和郑熙永(81岁)女士3人还健在。尤其到目前为止,一直在参与经营活动的就只剩下郑相永一人。

KCC的经营虽然是由长子郑梦进总裁和次子郑梦翼总经理来负责,但是经营的大框架依然是由郑相永名誉总裁来制定。

在哥哥(创始人已故郑周永)说“去留学吧”时,他并没有听,而是召集7名职员于1958年在首尔永登浦成立“金刚石板瓦工业株式会社”作为事业的起点,这就是KCC集团的最初。一转眼已经成长成为了销售额2.8970万亿韩元,净利润2836亿韩元的精品企业。

目前,在油漆和建材领域上,具备了最高的竞争力,但是郑相永坚信使用领域无穷无尽的硅事业,在以后将会养活KCC。

○“从石头中抽出的石油”

用从沙子中提起的硅素与碳素合成的过程中制造出的硅被称作是“从石头中抽出的石油”。是在高油价时代,作为能够代替石油的最佳资源而备受瞩目的尖端素材。

不仅是宇宙航空、军需事业、汽车、半导体领域,还有化妆品、女性人工乳房、避孕套、遥控器、电脑键盘等,没有不使用的地方。能够用硅来制造的产品就多达4000种。

但是,在世界上,能够用独立的技术来大量生产硅原料的地方是屈指可数。

美国的道康宁和GE(通用电气),日本的新内斯(音),德国的瓦克(Wacker)等是专门企业,在韩国,KCC是唯一在生产硅原料的企业。

经过10多年的潜心研究之下,终于在独立开发上获得成功的KCC,在2004年建立的全北全州工厂,年产量达3万吨。

但是,郑相永今年投资3000亿韩元,在忠南瑞山市大竹地方产业园区,建造年产6万吨的硅工厂等,计划在工厂增设上,投资1万亿韩元。他计划,到2012年为止,将规模增加到年产20万吨,飞越成为世界第4大硅企业。

最近抛售现代电梯的股票筹集1300亿韩元资金,也是为了硅工厂的增设。

26日记者见到郑相永的长子KCC总裁郑梦镇表示:“记得因为父亲指示把技术学回来,在90年代初,不管三七二十一花费几个月的时间去寻找位于俄罗斯、中国、乌克兰等的硅工厂。为了硅事业,真的是倾注了极大的心血。”



金相洙 ssoo@dong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