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Who’s Hu?》

Posted October. 15, 2004 00:10   

한국어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至今还有很多有关他的事情不为人知。要不怎么会把英语中有“名人录”之意的“Who's Who”说成“Who's Hu?”。这一点在中国人中间也是一样的。

该书是为找出这样的胡锦涛的真实,由两名中国新闻工作者亲自采访写出的传记。如果因该书是由中国新闻工作者写的书,而认为是反映了中国政府的意向的正式传记,那么这可是一个错误的想法。作者以活生生的现场采访为基础,表明了对胡锦涛的中国政府的正式记录和现有媒体报道的真伪。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他的出生地。有关胡锦涛的出生地,现有记录中有的说是安徽省绩溪,而有的则说是江苏省泰州。根据作者的调查,胡锦涛出色在上海,长在泰州。绩溪是曾祖父时期举家搬迁的祖籍地。那么他的出生地如此不确定的原因何在?

首先是因为1942年胡锦涛出生当时,他的家庭在上海相当富有。在社会主义体制下,相当于资本家阶级出身,对前途没有帮助。很早失去母亲的他从小随奶奶在江苏省长大。但由于在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7名常务委员中,江苏省出身的包括江泽民、李岚清,再加上自己共有3人,觉得是一种负担,所以掩藏了出生地。与此相反,在传统意义上,以商业和学问地区而出名的安徽省对作为领导人的他的形象非常有好处,所以将出生地说成了安徽省。

胡锦涛在1959年17岁时考上了清华大学水利工程系。清华大学可以说是他以后成为领导人的最大的跳板。清华大学在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国家后,根据毛泽东的指示,成为了以理工类为主的大学。清华大学由于这种实用性学风,与人文社会风气较强的北京大学相比,在以后血雨腥风的思想斗争中伤亡较轻,并逐渐掌握了中国政界。

大学时期,胡锦涛之所以成为共产党青年干部,他的艺术才华起到了很大作用。他当时被称为“白马王子”,他的舞蹈水平堪称一流,而且还积极参加合唱团,当时在中国文艺活动就是为完成革命的重要“武器”。他能够得到作为大学同学的共产党主要干部的女儿现在的妻子刘永清的爱情,他的舞蹈水平起了很大的作用。

胡锦涛的这种形象与以革命家为中心的中国领导人有着明显的区别。他具有到最后非常认真地照顾别人介绍的人的不拘礼节的美德。文化大革命时期,随着妻子自动请命前往西部偏僻地区甘肃省的水库建设工地,表现出了一些柔弱性格,但是在任西藏党书记时,面对发生的暴动,立即下达戒严令等,表现出了果断性。关键是在继承人的竞争上,当王兆国被称为“第一候选人”时,他听着“第二继承人”的传言,默默地掌握组织并超出了前者,从中可以了解到胡锦涛的真正实力。

胡锦涛无疑是一位幸运儿。他步入中央政界时,恰好邓小平进行了大规模的信赖交替。1982年他从甘肃省调回北京,以40岁的年龄成为中央委员候补委员中最年轻的委员时,与他一起首次在中国共产党元老面前亮相的人物就是成为第三代领导层主要核心的江泽民(当时55岁)和李鹏(当时53岁)以及李瑞环(当时52岁)。但他只是被自己的上司推荐而步步晋升,并不是从一开始就被最高领导人所发现。江泽民在邓小平面前屈膝更换电视频道等曾表现出了怯懦的形象,但是胡锦涛没有那样。从这一点来看,有必要修改认为中国领导人在发现人才上别具慧眼的漠然的热望。

就像清华大学的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一样,真正的人才应该追求自我发展。

原书名《胡锦涛传》(2002年)



權宰賢 confetti@dong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