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contents

与500年前的伟人对话

Posted August. 01, 2003 21:52   

한국어

《坐在竹林画天命图》

白承钟著

共488页,1.8万韩元,石柱出版社出版

“青山也不知不觉间,绿水也不知不觉间,山水均在不知不觉间,山水间我也不知不觉中,也许是不知不觉间有了人气,所以不知不觉间老矣。”(载自《河西集》)

岁月无情,朝鲜中期的大学者河西金麟厚(1510~1560年)早已过世,在这约经过500年岁月的21世纪初一位学者与他进行了对话。

“请问先生,儒生的一生如何?希望有规律地整理出儒生的一生。”(白承钟)

“白教授的问题,就像是让我抓住空中的白云,复杂的人生,怎能用一句话概括。”(金麟厚)

如此开始的两人对话穿梭于理想中的儒生相、儒生的日常生活、妻子与家庭、朝鲜的天与地、师傅与朋友、赶考及第、诗与酒、天命图等,生动地描绘出通过金麟厚的眼睛看到的16世纪朝鲜儒生的生活和想法。

微观史研究者白承钟教授(西北大学史学系)通过探索日本帝国主义强占时期的平民知识分子李赞甲内心世界的《这个国家的历史和言语》(KUNGree出版社,2002年)曾以微观史的研究方式试图接近过那一时代。

过去微观史的研究脱离了以拥有文字解读能力的上流社会人士遗留下来的资料为基础所叙述的统治者阶层为中心的历史,而把重点放在了利用多种日常史料揭开低层人民的想法和行为上。但是白承钟教授表示:“日常生活史的研究对象没有理由必须局限在指定阶层。”并把这一研究方式应用到了揭开朝鲜时代儒生的生活和思想上。此外,他向金麟厚说到:“历史并不只是民众的历史。”表明了他将开辟的新的微观史研究的方向。

作者表示:“从为克服意识形态的混乱时期并开辟新时代理念而做出努力的时代而言,金麟厚的时代与现在的时代有共同之处。即,‘想了解处于意识形态交替时期的人以何种问题如何解开这些问题。’”从这一点考虑,金麟厚是非常适合在朝鲜确立性理学之前的朝鲜“知识地形图”的典型人物。因为学习性理学的同时,学习佛教和道教的知识分子,把性理学确定为唯一的意识形态的16世纪的思考潮流在金麟厚的生活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特别是假想对话的方式在了解像金麟厚一样的人物时非常有效。实际上,在未分开文学、史学、哲学的时代,大部分知识分子通过诗或文章表达了自己的想法,而这些文章除文学领域外,在其他领域很难得到正确评价。更何况,一旦从文学角度得到高度评价,则这一人物就会被定性为作家,而忽视了他在哲学、史学方面的成就。给后人留下1600篇诗的金麟厚也不能例外。

白承钟教授所选择的对话方式,动员了一直以来在各领域所取得的所有成果,不仅揭开了金麟厚这一人物的方方面面,而且通过他,使读者们能够更容易地了解那一时代儒生们的生活和想法。另外,在每一个重要的栏目中都正确援引《河西集》的内容,令人感觉到作为一名历史学者的诚实。

并不仅仅以客观的研究对象来对待历史人物,而是把他当作活生生的人进行了解,这不仅对读者,对进行研究的学者而言也是非常有趣的事情。白承钟教授的夫人表示:“去年冬天在德国斯图加特马普历史研究所致力于该研究时,在寒冷的天气里,每天晚上以心满意足的表情回家的白教授的形象至今仍历历在目。”白承钟教授一整天通过史料与金麟厚进行对话,晚上回家时为了能够与妻子分享喜悦,还翻译一首金麟厚的诗拿回家。

白承钟教授表示:“在与喜欢饮酒做诗的金麟厚‘见面’的过程中,能够感觉到自己在发生变化。”如果倾听两人坐在竹林里画着天命图进行的对话,与叫做金麟厚的大人物见面,并通过这一渠道感觉到自己也在发生着变化,那么这将是很难轻易感受到的一种喜悦。



金炯瓚 khc@donga.com